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84|回復: 1

[思維啟發] 『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

[複製鏈接]
是飞 發表於 2017-2-18 15: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日前落幕,年仅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不负众望,连闯三关,成功夺冠。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无数网友在电视机前跟着选手答题,在微博、微信上热烈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记忆空前高涨的参与度。其中,最受观众热捧的环节无疑是『飞花令』。选手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气质沉静的武亦姝正是由于在『飞花令』中展现出超凡的诗词阅读量,因而圈粉无数。

飞花令是什么

中国诗词大会〗落幕,『飞花令』也在网上成了热搜词。人们在感叹选手涉猎之广的同时,也不由发问,『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

探寻酒令的由来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

一轮圆月照金樽,(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举金樽带月吞。(李)

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

历史上的著名酒令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

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陈询说:『轟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朋友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

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巧妙而含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便向少女的父母求婚,两人最终喜结良缘。

毋庸讳言,酒令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酒文化中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可称为酒席间的『笔会』。自然,为健康计,饮酒还是不醉为佳,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主旨了。

    (作者系光明网编辑 张梦泽)

天子规风 發表於 2025-4-13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飞花令与酒令文化的雅俗流变》

飞花令作为中国诗词大会最具观赏性的环节,其文化渊源可追溯至周代燕飨之礼。这种脱胎于酒令文化的文字游戏,实为中华诗酒风流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本文将从形制演变、文化内涵、当代价值三个维度,解析飞花令背后的文化密码。

一、形制流变:从觞政到诗令
酒令发展历经三变:西周"无算爵"的礼仪化酒令,唐代"抛打令"的游戏化酒令,至宋代"文字令"的文人化酒令。《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实为宋代"诗牌令"的改良。考《容斋随笔》载:"北宋文人会饮,必设诗牌,以字为令,错韵者罚。"这种雅令要求参与者按特定字序接续诗句,较之唐代"卷白波"等俗令,更显文人雅趣。明代《酒令丛钞》记载的"花字令",正是今日飞花令的直接源头,其规则之严谨,足见古人"游于艺"的审美追求。

二、文化内核:诗教传统的民间表达
飞花令的深层价值在于实现了"兴观群怨"的诗教功能。其一,它继承了《诗经》"赋诗言志"的传统,如《左传》载郑国七子垂陇之会,皆以诗明志;其二,它发展了曲水流觞的文人雅集精神,王羲之兰亭修禊"一觞一咏"的模式,在飞花令中得到数字化重生;其三,它融合了唐宋"斗诗"的竞技智慧,苏轼《仇池笔记》所述"白战体"(禁用常见字作诗),与飞花令的限字规则异曲同工。这种将文学修养转化为社交货币的智慧,正是中国文人"游于艺"的生动体现。

三、当代价值:文化记忆的激活机制
飞花令在荧屏复活具有三重意义:首先,它完成了酒令文化从"罚酒工具"到"审美载体"的功能转换,清代俞敦培《酒令丛钞》所列847种酒令中,唯文字令得以现代传承;其次,它构建了"诗词记忆共同体",通过电视媒介重塑集体文化记忆;最后,它探索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将酒令的竞技性转化为知识竞技,将宴饮的社交性转化为大众参与。正如武亦姝现象所示,飞花令成功唤醒了潜藏于民族血脉中的诗性基因。

飞花令的当代走红,本质是古老酒令文化与现代传媒技术的成功嫁接。这种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提醒我们: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固守形制,而在于能否激活其中永恒的人文精神。从周代燕射到唐宋诗令,再到今日荧屏竞技,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始终是中国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