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9|回復: 1

[医药临床] 温热病辨治·气分证候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8-4 20: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辛寒清气、泄热生津。

白虎汤引〖温病条辨〗。

本方为辛寒清气之代表方。因其证候之里热有从肌肉、皮肤外达之趋势,故治疗上采用因势利导之法,用辛寒之品石膏为君药,以其辛而透散,大寒而清,使里热内清外透而解。知母为臣药,既可助石膏以清热,又可生津止渴除烦。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配粳米而保护胃气,二者共为佐药,可防止胃中大热之证因峻投石膏、知母大寒之品而致寒热相激,损伤胃气。四药配伍,清透大热之中而又能保胃气,存津液。因其以石膏为君,清中有透,因势利导,使里热透达于表而解,故吴鞠通称其为『达热出表』之剂。又因白虎汤辛寒清透之力雄峻,故吴氏称之为『辛凉重剂』。

补气生津、敛阴固脱。

生脉散引〖温病条辨〗:人参9克,麦冬(不去心)6克,五味子3克。

苦寒泄热,宣郁透邪。

黄连黄芩汤〖温病条辨〗。组成:黄连6克,黄芩6克,郁金4.5克,香豆豉6克。

黄连、黄芩苦寒直折,清泻气分实热,为方中君药。郁金辛寒,疏通少阳,清其郁热,宣展气机,为臣药。豆豉宣发郁热,透邪达表,为佐药。四药配伍,共奏清泻热邪、宣展气机、透热外达之功。本方清热宣郁之力虽强,但无生津之品,对里热灼津,阴伤已甚之证,是属缺憾。临床应用时,应加元参10克,以养阴清热,加白芍10克,生甘草6克,以酸甘化阴。

苦寒攻下,泄热保津。

大承气汤引〖温病条辨〗。大黄18克,芒硝9克,厚朴9克,枳实9克。

本证因热灼津伤而形成燥屎热结,燥屎阻滞气机,则气郁化热,其热更甚,致成恶性循环,使邪无出路,阴液消亡。若投清热生津之品,无异于扬汤止沸,必猛攻急下,釜底抽薪,方能驱燥结而保津液。可以说急下即所以存阴,此功非三承气汤莫属。因为此三方攻下热结,通调气机,使被燥屎所阻不能下降的胃肠之气畅达,复其和降之常,从而津气上下相承,故以『承气』名方。

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沙参麦冬汤与益胃汤均为气分证后期善后调理之方,皆以甘寒生津之品为主,功能清养肺胃。二方之别在于,沙参麦冬汤偏重于肺,且因用桑叶而具轻宣之功;益胃汤则偏重于胃。临床中可斟酌选用。

若热邪已退而气阴两伤,证见气短,神疲,胃纳不馨,寐卧不安,口燥咽干,舌质红少苔,脉细弱者,则宜采用补益气阴之法,方用〖温病条辨〗之三才汤(人参、天冬、干地黄)。

(文中所载处方、治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高继明)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温热病气分证三方诠解》

白虎汤乃辛寒清气之正法,其组方精要在于"清透"二字。石膏辛寒透表,知母苦润生津,二者相须为用,正合《内经》"火郁发之"之旨。然吴鞠通特申"四大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运用指征,若见脉浮弦而细、脉沉、不渴者,皆在禁用之列。其保胃气之法,尤见仲景遗意,粳米、甘草之设,非徒佐制,实寓"留人治病"之深意。

生脉散为气阴两伤之妙方,人参固元气,麦冬滋真阴,五味子敛浮越,三味相合,暗合"阳生阴长"之机。然须辨明虚脱程度:若汗多脉散,当重用人参至15克;若阴伤为主,则麦冬可加至12克。吴瑭原方注明"麦冬不去心",正取其心能入心以清余热。

黄连黄芩汤乃苦寒折热之变局,其妙在郁金、豆豉的配伍。郁金辛开苦降,能解气分郁火;豆豉轻清上扬,可宣透热邪。此方最宜用于热郁胸膈之烦闷懊憹,然若见舌绛无苔,则当急转甘寒,不可过投苦燥。

三方虽同治气分,然有透热、固脱、宣郁之别。临证当察热势趋向、津伤程度、气机郁闭之情,不可执一而论。尤须警惕白虎证误用苦寒冰伏,或郁热证早投甘寒恋邪之弊。
吴刑仟 發表於 2025-4-1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温热病气分证治三方阐微》

白虎汤乃辛寒清气之正法,其妙在因势利导,透热达表。石膏辛寒相合,一者外透肌腠之郁热,一者内清阳明之炽火,诚如吴鞠通所言"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而设"。然其运用须审三证:一察大热,二辨大汗,三验大脉。若见热而未实、津伤未甚者,早投反遏邪机;若遇脉浮弦而细者,又当慎之。

生脉散为气阴两伤之要方,人参固元气,麦冬滋真阴,五味敛耗散,三物相须,正合"散者收之"之旨。然吴氏特注麦冬"不去心",取其心能入心,兼顾营阴之妙。临证若见汗多脉散、喘渴欲脱者,急投此方,犹旱苗得雨。惟湿热未清者忌之,恐恋邪为患。

黄连黄芩汤独辟苦寒宣郁之径,芩连折热,郁金开郁,豆豉透邪,四药相配,俾气机得展则热自透。然其性燥烈,于热盛津伤者,当佐鲜芦根、天花粉等甘寒之品,既存"透热转气"之机,复护已伤之阴。

三方皆为气分良剂,然同中有异:白虎主热炽津未大伤,生脉治气阴两脱,芩连汤擅热郁气滞。医者当审其热势之浮沉、津液之盈亏、气机之畅滞,三者参合,方得气分证治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