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3|回復: 1

[考古發現] 夏商分界及汤亳问题研究现状、困境与曙光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7-8-11 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d10edf345a2e6198f4d2f7c077808b6.jpg

4bd7f598a90cdb3959e2a80043933167.jpg


全文阅读

夏商分界及汤亳问题研究现状、困境与曙光
(原文发表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6期 作者:李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三代考古。)

發表於 2025-3-25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夏商分界及汤亳问题研究现状、困境与曙光》一文,乃李锋教授于三代考古领域之精要论述。今试就其要旨,略陈管见。

考夏商分界之辨,实为三代考古之核心议题。自王国维倡"二重证据法"以来,学界多以文献与考古相参证。然《竹书纪年》所载年代与殷墟甲骨文系统未能完全契合,遂生聚讼。邹衡先生"郑亳说"与西亳说之辩,更使都邑定位成为关键坐标。近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之发掘,虽提供新证,然文化层叠压关系尚存阐释空间。

其困境有三:一者,夏商文化遗存之物质特征存在连续性,陶器类型学分期难成绝对断代标尺;二者,文献记载之"汤始居亳"与考古所见城址规模、年代难以精确对应;三者,碳十四测年数据虽已建立框架,然误差范围仍跨越两代更迭期。

然曙光亦现:多学科交叉研究渐成主流,如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于人骨迁徙研究,为族群流动提供新证;殷墟甲骨文祭祀谱系之整理,或可补文献之阙;区域系统调查揭示出豫中、豫东聚落等级演变,与"汤革夏命"之历史进程若合符节。

要之,此课题之突破,当持"疑古"与"证古"之平衡,以考古遗存为本体,辅以科技手段,重构三代时空框架。李教授之文,既厘清学术脉络,复指明治学新径,诚为后学之津梁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