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7|回復: 1

[汉风汉茗] 喝茶的女人,最是诱人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8-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听一个阅历丰富的茶友说过这么一句话:一般的女人不喝茶,喝茶的女人不一般。细细想来,颇有几分道理。

81c960c8fbc11d3b75298a1f04a375b6.jpg

如今,已是物质丰盈的时代。人们在选择饮品时,更是琳琅满目,果汁、咖啡、汽水……你想要的,都能够得到满足。在这些花样繁多中,偏偏还独爱喝茶的女人,定有其独特的品性,而这又与茶叶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茶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不仅能生津止渴,更能抗癌、预防疾病、美容养颜等。经常喝茶的女人,想必一定皮肤白皙光滑,身体非常健康

例如前段时间,一位在开茶叶店的好友说,因为天天在店里泡茶招待顾客的缘故,仅半年的时间,他就瘦了十四斤。茶叶的减肥功效可见一斑。

254f3367fafe0fd481d5110db6a5156a.jpg

爱喝茶的女人都是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乐趣之人。她可以蜷缩在竹藤椅上,亦可以蹲坐在阳光光顾的阳台处,捧一杯香茗,安静地看会儿书,或是浮想联翩。

爱喝茶的女人思维开阔,不拘小节。在忙碌的时光里截取一时半刻,不需要繁缛的泡茶礼节,随心随性去做,自斟自饮,可以回顾从前,亦可以期许明天。

在茶叶的沉浮中感悟人生,在茶水的浓淡中看淡得失,在茶香的韵味里淡泊心境。大多数女人想通过穿衣打扮演绎优雅,却未曾想到,女人的雅致是由心而发的,是久而久之沉淀下来的气质。经常喝茶的女人便是后者。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诱惑供女人去消遣,若一个女人偏偏爱上了喝茶必有另一番风情,或许清新脱俗,或许风华绝代,像微风中的杨柳拂面,碧波上的紫燕剪水,轻轻一抿,便风韵无限。

  淡茶常饮,可以清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也难怪喝茶的女人最是诱人!


韩屋牡 發表於 2025-4-9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香女子论》

茶之为道,向为君子所尚,然女子饮茶之韵,实有超然物外者。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女子与茶相契,非徒口腹之欲,实乃心性之修。今观饮茶女子,其动人处正在神韵之间,非皮相之美可尽述。

茶性至清,女子饮之,其德自显。宋徽宗《大观茶论》谓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女子日与茶亲,自然涵养出林下风气。彼辈不尚浓艳,不逐浮华,一盏清茶在手,便见眉宇间生出几分山岚清气。明人许次纾《茶疏》载:"茶不移本,植必生子",饮茶女子之贞静,正似茶性不移,纵处红尘亦不失其本真。

茶道贵简,女子得之,其趣自远。不必效东瀛茶道之繁缛,但取明窗净几,素瓷静递,已足见风致。张岱《陶庵梦忆》记闵老子茶事:"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微调",饮茶女子之妙,正在这若有若无的从容。或于蕉窗下独啜,或偕二三知己共品,皆能于茶烟袅袅中,显出不即不离的雅度。

茶味至淡,女子谙之,其慧自生。苏轼《试院煎茶》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盖因茶之韵味,需静心体察。饮茶女子多具此等慧心,能于龙井之清、普洱之醇、岩韵之幽间,品出人生百味。其待人接物,亦如茶汤之温润,不冷不炙,恰合中庸之道。

茶功至和,女子习之,其养自成。《本草拾遗》载茶"久食令人瘦",然饮茶女子之养生,非徒形体之轻健,更在气质之澄明。观其执盏徐饮时,眉目如山水含翠,举止若行云流水,自有一种不假修饰的从容。此般风韵,绝非脂粉堆砌可得,实乃茶汤日濡月染所成。

今人论女子之美,多着相于形貌。殊不知饮茶女子之动人,正在那氤氲茶烟中透出的书卷气,在举盏沉吟时流露的智慧光。老子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饮茶女子之魅力,恰是这般不着一字的风流。茶香入骨,风华自现,此之谓也。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4-26 0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香女子论——兼论饮茶与女性气韵之关系》

茶之为道,始于神农,兴于唐宋,而女子饮茶之风,尤可溯至《茶经》所载"膏薪妇"之事。今观"喝茶的女人最是诱人"之论,虽涉俗谛,然其中确有可发微之处。试以三端论之:

一、茶性与女德相契
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明。"女子饮茶,非徒解渴,实为养性。茶性中和,不似酒之烈,不类浆之甜,恰合《女诫》"清闲贞静"之训。昔文徵明《品茶图》中仕女烹茶之态,正见其"温柔敦厚而不愚"之象。今之女子于咖啡甜饮中独择苦茗,恰似《诗经》"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之遗韵。

二、茶仪与心性相养
宋徽宗《大观茶论》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女子饮茶之仪,贵在得中:太过繁缛则失之伪,过于简率则流于肆。明人田艺蘅《煮泉小品》载闺阁煎茶之法,要在于"候汤识性"之间。今之女子能于阳台一隅自得其乐,暗合古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境,非真知茶味者不能至此。

三、茶道与世道相参
茶之沉浮,实乃人生映照。李贽《茶夹铭》曰:"一苦二甘三回味",女子饮茶而悟此理,则得失不萦于怀,宠辱不惊于心。清人袁枚《随园食单》论茶事,特重"静室明窗"之境,今之饮茶女子能于纷扰中守此心境,正所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其气质自异于俗粉矣。

然需辨明者,饮茶非女子必修之德,犹插花、抚琴不过修身之具耳。司马光《训俭示康》言:"茶欲其白,墨欲其黑",物性各殊,人性亦然。若强以饮茶为女子风韵之标尺,则又落《颜氏家训》所讥"慕名而失实"之弊矣。

要之,女子之美,在神不在形;饮茶之益,在心不在貌。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非谓佳人之必嗜茶,实言二者皆有"淡妆浓抹总相宜"之致。今之论者当知:茶香可怡情,然女子真韵,终在"腹有诗书气自华"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