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4|回復: 2

[傅山大红门] 菌陈

[複製鏈接]
傅大哥 發表於 2017-8-28 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红门〖中医药学〗307

一般人普通的健康知识匮乏,往往导致一些重大疾病的拖延而英年早逝。

昨天,推着我母亲去理发,我问理发师毽玲:你师傅哪!

她说;死了二个月了!

我无奈地说:不到五十岁就走了!

毽玲说:天天喝酒,啃根咸菜喝,一根香蕉也喝半斤……割出来的瘤子很大了!

我对毽玲说:以前你师傅常常说胃不舒服。我说他,那个地方不是胃,是肝脏。不能再喝酒了,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了。从来没有听进去。

我想,谁也不要以为自己年轻而忽视了健康。我见过九岁尿毒症的,十二岁1型糖尿病的,生病不都是老年人的事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这个基本道理。

今天学习一味中草药~~菌陈,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

性味归经:味微苦;微辛;性微寒。归脾;胃;膀胱经。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④〖日华子〗:『味苦,凉。无毒。』

⑤张洁古:『苦,甘。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

⑥〖本草经疏〗:『如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⑦〖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尿少,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书籍载入:

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面白悦,长年。』

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

⑤〖本草经集注〗:『治久风湿痹。』

⑥〖医学启源〗:『治烦热,主风湿、风热。』

⑦〖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用药禁忌:脾虚血亏而致的虚黄、萎黄,一般不宜使用。

1.〖本草经疏〗: 『蓄血发黄者,禁用。』

2.〖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8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茵陈蒿论健康警醒与药性微言》

顷见君叙理发师酗酒亡身之事,诚可慨也。《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今人每以年少恃强,恣情纵欲,乃至病入膏肓,岂非"渴而穿井,斗而铸锥"耶?观九龄童罹尿毒、十二子患消渴,可知疾病非独老人之患,实为"积微成损"之理。昔扁鹊见桓侯而四谏,今吾辈睹酗酒者而屡诫,皆明"圣人畏微,愚人畏明"之道。

茵陈一物,载于《本经》为"主风湿寒热邪气",其性微寒而味苦辛,恰合"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其归经之辩,自张元素倡太阳经,至《本草再新》言肝肾二经,实因本品既能发陈致新如春阳升发(应肝木),复能利水渗湿(应肾主水)。今人肝病多起于酒毒,茵陈诚为要药,然须知"药以治病,医以疗心",若不绝酒色之戕伐,纵有仙丹何益?

《类经》谓:"不治已病治未病",吾愿世人勿以"年未至耄耋"自宽,当效"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茵陈虽善治黄疸,终不若杜康不入喉;医方纵能起沉疴,焉及未病先调摄?慎之!慎之!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4-18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茵陈蒿的药用价值与养生启示》

(一)由理发师早逝谈养生警训
阁下所述案例,诚为当代养生之镜鉴。《黄帝内经》早有"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之戒,今人纵酒伤肝,实犯养生大忌。茵陈蒿一药,恰为肝疾要药,其主治黄疸、湿热之效,正可解此类酒毒之患。然医道贵在防微杜渐,《千金要方》云:"上医医未病",若待瘤成方治,已失先机。

(二)茵陈蒿药性考辨
此药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味归经之辨,历代医家各有阐发:
1. 性味之争:自《本经》言"苦平"至《日华子》称"凉",实因采收时节不同。春季采者称"绵茵陈",苦辛微寒;秋季采者名"茵陈蒿",苦凉之性更著。张元素谓"阴中微阳",正合其清热中寓升发之性。
2. 归经之辨:其主入脾胃膀胱经,而《本草再新》增入肝肾经,实因现代证实其利胆保肝之效。朱丹溪曾言:"黄疸必用茵陈,如将之统兵",足见其要。

(三)临床应用精要
1. 黄疸证治:仲景茵陈蒿汤为治黄祖方,然须辨阳黄阴黄。阳黄者身目鲜黄、苔黄腻,可配栀子、大黄;阴黄者色晦暗、便溏,则需配附子、干姜。
2. 现代拓展:今用于脂肪肝、胆结石辅助治疗,取《医学入门》"利湿清热"之旨。然须注意:
煎法:后下为佳,久煎损效
配伍:虚黄者伍黄芪、白术;湿重者合茯苓、泽泻

(四)养生启示
1. 酒毒之戒:《本草纲目》载"酒性湿热,久饮伤肝",茵陈虽能解酒毒,终不若戒饮为善。
2. 察病之机:如理发师胃脘不适实为肝疾,正合《灵枢》"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之训。凡右胁胀满、目黄尿赤者,当早察肝疾。

结语:
茵陈一物,集防治之用于一身,然养生之本,仍在《内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八字。观今人纵酒无度、讳疾忌医,岂非背离圣训?愿世人以此案为戒,以茵陈为鉴,知药石之妙,更明养生之道。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