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9|回復: 0

[漢文堂] 中國的禮治與西方的法治

[複製鏈接]
徐彥卿 發表於 2017-8-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許多人讚歎西方的的法治社會、法制精神。並進而認為西方人講規則,守紀律。而中國的禮治,被認為是不講規則,喜歡找人情,托關係,鑽空子。這種看法,主要是因為帶著自卑的有色眼鏡不願摘下來。

細思一下,中國沒有法治嗎?中國不但現代有法治,而且自古以來就有法治。〖禮記•樂記〗講:『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禮樂是德治的方式,用以引導民眾向善;政令用來調度民眾,刑律用來防止個別作奸犯科者。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這樣的國度,被稱為王道樂土。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沒有正確的引導民眾向善,等有人犯罪時,直接用嚴刑峻法來殺伐,實際上是虐待民眾。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政令來調度,用刑法來要求,只能達到讓民眾免於犯錯,而沒有產生羞恥之心。仅仅是讓民眾不敢犯錯。而用美德來引導,用禮儀來要求,就會讓民眾有羞恥心,從而自覺的規範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能讓民眾不願意犯錯。請問,作為普通民眾的你,更願意生活在哪種管理制度下?

其實不是中國與西方管理方式不同,而是西方比中國缺少了德治。也就是說:西方有的,我們也有,我們有的,西方卻沒有。要了解西方為什麼缺少德治,就要對比西方和東方社會的發展過程。

華夏文化的發源中心在中原。這裡有大面積的可耕地。於是才能孕育出華夏民族這樣龐大的定居民族。只有定居的民族,才能創造統一、穩定的文化,在這種基礎上,才能形成統一的價值觀。統一的價值觀,是產生、施行德治的基礎條件。例如,上古時代,華夏大地有很多野豬,野豬會破壞莊稼,於是人們獵殺野豬,不但為莊稼除害,還能吃到美味的豬肉。於是吃豬肉就是成了華夏人的傳統。這時若突然有批阿拉伯人穿越過來說吃豬肉是不道德的,那根本就沒法溝通。雙方也無法建立道德上的共同語言,類似的矛盾多了,德治就無法施行。

此外,漢字是維護德治最重要的工具。統一的民族形成了,但族人會遷徙。若有一部分族人遷徙到遠方,時間久了,他們的口音、風俗必然會隨當地環境而改變。這種差異持續擴大,就會形成一個嶄新的民族。產生較大的人文差異。例如北方人相對豪爽,南方人相對細膩,就是環境差異所造成。而漢字以表意為主,相隔千里的同胞,雖然口音產生了差異,對漢字的讀音不盡相同。但對每個字義的理解是相同的,那麼,這種文化差異就會縮減到很小的範圍。可以說只有風俗差異,而並無價值觀差異。比方說河南人與廣東人,雖然在許多生活、為人處事細節上不盡相同,但共同敬天法祖,孝弟忠信的道德觀相同。因為大家所用的文字,推崇的經典一致,亦即所奉行的價值觀,所理解的意義相一致。所以漢字是維護一個龐大民族價值觀不發生差異的重要工具。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在民族內施行德治。同時也是形成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的基礎。而統一、繁榮的大國,又能將德治的理念、標準推廣到周邊小國。於是,在華夏周圍,形成了一個有共同道德標準的儒家文化圈。

現代西方所奉的文化之宗為古羅馬,古羅馬地處今之意大利,即毆羅巴的亞平寧半島的拉丁平原。雖也是農耕民族,但狹小的平原不可能孕育出寵大的民族,當古羅馬開始向四周擴張時,又發現周圍古希臘、古埃及的文化並不比自己差,甚至比自己還要先進一些。所以古羅馬帝國所征服的地區,無法進行文化、價值觀的統一。中國古代的商伐夏,周伐商,只是民族內部的政權更迭。失敗後的夏族和商族(這裡的族指的是家族或部族),只是大權旁落,並未淪為奴隸。周初分封時,還有夏的後代杞國,商的後代宋國,以及虞舜的後代陳國這『三恪』。而被古羅馬所征服的民族,大多淪為奴隸。奴隸制使古羅馬貴族享樂主義盛行。與華夏提倡多子多福的文化相比,古羅馬享樂主義造成了貴族的淫亂,從而導致生育率低下,人口凋零。這也為大規模奴隸起義及外族入侵埋下了伏筆。

文字方面,古羅馬原本有自己的文字,但已不可詳考。後來羅馬接受了從希臘傳來的拼音文字,是將希臘字母進行改造所成。希臘字母來源於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原本源於腓尼基商人的記賬符號。當時西方真正的文字,是被稱為『聖書體』的埃及象形文字,掌握在古埃及貴族手中,只有貴族在祭祀及政治活動中,才會用到文字。所以稱為『聖書體』。商人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腓尼基商人主要從事海上貿易,地中海沿岸有許多不同的民族,腓尼基商人為了紀錄繁瑣、復雜的賬目,發明了記賬符號,這種符號細過長期的總結、規範,漸漸形成了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的最大特點是表音不表義,字義全在文字所表達的發音中。基督教的興起,原本是古羅馬進行文化統一的好機會。但由於古羅馬西部說拉丁語,採用拉丁字母。東部說希臘語,採用希臘字母。語言與文字的不同,造成了對〖bible〗(即所謂的基督教〖聖經〗)中的教義理解不同。進而加大了文化上的差異,而又因為基督教與政治的緊密聯繫。這種宗教、文化差異,進一步造成了政治分裂。最終導至古羅馬一分為二,形成東、西兩個羅馬。

分裂後的西羅馬,由於人口凋零,不得不雇傭大量北方來的日耳曼人做軍隊。這些外族接受了羅馬的拉丁字母,但最終摧毀了西羅馬帝國。拉丁字母也隨之傳播到更多的民族中。由於字母文字表音不表義的特性,每個民族學會了這種字母,都可以用來拼寫自己的語言。而語言會隨著地區差異而變化的,於是就造成了毆羅巴半島上語言和文字就像亂麻一樣多。而一個民族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字,就很難被其它文化同化。今天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許多毆羅巴語言,都是由拉丁語演變而來,它們之間的關係,猶如中國地方方言之間的關係。但由於拼音文字的特性,他們最終分化成不同的語言。所以,毆羅巴從古羅馬時代,就已經種下了分裂的種子,沒有統一的文字,就無法形成統一的價值觀,也就無法形成統一的德治和禮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民族或國家發生矛盾,很難進行價值觀上的溝通,於是要麼是弱者被征服,或被淘汰。要麼是雙方打的兩敗俱傷,最後互相妥協。這就是西方契約精神的來源。華夏先秦時期的楚國,雖亦源出中原,亦是周朝的諸侯國,但由於年代久遠,與中原禮樂文化相差較大,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異類。甚至齊、晉兩國先後組織抗楚聯盟。直至楚莊王改革,全面採用周禮及德治後,楚國才被中原諸國所接受。楚國與中原諸國的一點點差異,就造成這種處境,就可想而知西方那亂成麻的民族、文化群體之間,會有多少矛盾了。

所以,雖然華夏與西方都有法治,但華夏的法治來源於防止個別作奸犯科的盜寇。而西方的法治,則是不同群體間妥協的產物。隨著西方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懷著對海外巨大財富的貪婪,使許多毆羅巴人甘愿冒著生命危險到世界各地去『開拓』。這個過程中,有可能還沒到目的地,就死在船上,葬身大海。也有可死於當地反抗侵略的鬥爭中,葬身異國他鄉。既然風險這麼大,如果僅僅是領點月薪,那還不如待在毆羅巴半島種地。所以,大家在上船出發前,就要談好利益分成,將來獲得了利益,是要兌現的。當然,也會有不願意兌現的利益獲得者,這樣的人,要麼會被同伴殺死,要麼以後再也沒有人願意跟他幹。能把海盜事業做長久的人,漸漸形成了他們的契約精神。這就是現代西方人做生意,一言即合就簽合同的來源。而只有在德治的環境下,才會形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信經營』『一諾千金』的儒商精神。

講到這裡,依然會有讀者疑問:為何現在的中國人這麼喜歡托人情,找關系………… 這個問題,其實是人性的問題。古言『上善若水』。人性正如水,水遇到低勢就向低處走。築起水壩就能將水蓄的很高。道德正是每個人心中的水壩,如果能正確的運用,就能將人性之美德越蓄越高。中國傳統的道德之壩,鑄就了孝悌忠信的美德,成就了大同小康社會,生活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戰場上父死子繼,舍生為國。這裡面,是將人情關系用美德進行正確的引導。但美德之壩缺失後,這種舊有的互愛之風,就被利用成了托人情、找關係的水渠。不過,只要重新築起這座道德之壩,這套人性之渠依然能很好的煥發生機。而西方的法治,只不過建起一座刑罰之壩來阻攔污水氾濫而已。

中國古代的政治家深諳人性。所以將社會劃分出士、農、工、商四個層次。士負責學習和傳播經典、禮儀,引導社會風氣,是為古代社會的『公知』。農、工、商是生產者,其性必然趨利,但在道德上受到士的渲染和影響,在社會問題的看法上,都會追隨士階層。而古代毆羅巴的『騎士』及其以上的貴族,只不過是在戰爭上獲得利益的統治者而已。在道德上,並不比最底層的勞動者高,甚至還要更低一些。這也是西方契約精神、法制精神產生的環境,因為在都沒有道德信用的情況下,雙方必須用白紙黑字來約束對方,將來若一方毀約,另一方就會拿出合同,告訴所有人:這家伙是個混蛋,以後都不要和他合作。

所以,當中國遭受汶川地震這樣的大災難,當米國遭受新奧爾良颶風災難。中國的災民之間會相互救援,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救不相識的被困者,中國的部隊到災區主要任務是救災。而米國的災民在軍隊到來之前,發生了燒殺搶掠、爆炸、強奸、褻童等無數惡劣事件,米國的軍隊,到災區的首要任務是持槍維和,而不是救災。因為德治會教授給人們自律並且相互幫助的本能。雖然近幾十年中國在德治方面欠缺,但幾千年積淀的遺風猶存,所以在災後的法律真空下,德治遺風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相同環境下的西方人,在撕下契約精神的面具後,大部分人都變成了赤裸裸的惡棍。

所以,當中國人重新捧起聖賢的經典,再次用聖賢的教化教導出一批彬彬有禮的公知時。中國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是恢復到『禮儀之邦』的層次。而西方如果要學習這種德治,則有漫長的路要走。

也許會有人反問:我們今天沒有傳統道德禮儀的約束,建設西方一樣的法治社會,不也是挺好的嗎?個人生活更自由,傳統的禮儀,是吃人的禮教,是對人的奴化。

這個問題,其實經典中早就討論過:

凡人之知,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

——〖大戴禮記·禮察〗

但凡人們所知所想,都是能夠預見到已經發生的情況,不能預見將要發生的情況。禮儀就是將問題在將要發生之前禁止。而法律是在問題已經發生之後去禁止。所以法律的作用很容易統計。而禮儀的作用卻很難被清楚的看到。法律的作用猶如保險公司。如果個人出了什麼意外,當事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保護和賠償。而禮儀的作用,是讓人們能夠自我約束,從而減少犯罪事件。這世上,應該沒有幾個人買了保險後就不怕被汽車撞的。從這方面來講,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人們都謙讓有禮的群體中。

但禮儀是不是對人的束縛和奴化呢?只能說,基於道德教化的禮儀,是對人性善良一面的引導和放大。如果你拒絕這種『束縛』,說明你的內心仍然潛存惡的一面。只不過受社會外在環境的束縛,不敢表達出來而已。當然,還有另一種『禮儀』,是經過暴君奴化後的吃人禮教,這種『禮儀』的特點是只要求你做,但要求者卻講不清這麼做的道理,或者講的強詞奪理。或者是用一種迷信鬼神之說,來要挾你必須這麼做。這種『禮儀』,只不過是打著禮儀包裝的奴化手段而已,必須鏟除。因為真正的禮儀,是基於道德的外在表達。這種禮治社會,才是真正『禮儀之邦』的禮治社會。



作者簡介:徐俊生,字彥卿。民間儒學者。大學理工科畢業。少年喜讀歷史、唐詩宋詞。從事讀經教育工作多年,熟讀儒家、道家等傳統經典、諸子書籍等。並研習傳統禮儀,著有〖華夏禮義〗一書。長期策劃、主持國內各地祭孔釋奠大典、祭祖儀式、傳統漢式婚禮、冠禮等禮儀活動。曾應邀參加央視〖開心學國學〗、深圳衛視〖印象端午〗等媒體活動。曾應邀參加第三屆、第四屆北戴河國學論壇。電視劇〖將軍在上〗禮儀指導。擅長傳統禮儀主持、講解,儒學經典講解,中國古代史等。

治學思想:以理為基,以儒為本。以史為鑒,以時為用。

2b710330feb7b04ab509710f39923ae9.jpg



原創不易,如您認同本文觀點,敬請讚賞,蘋果用戶可用下面二維碼。

7e4313783948857df4b44ccd132962e0.jpg

『漢文堂』公眾平台,為『漢家文化講堂』之意,誠邀天下有志於漢文化復興者投稿發言,共建平台,以鳴正聲。

更多請關注『漢文堂』公眾平台。

488e73b82253f9deb9e3122753ecc964.jpg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