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0|回復: 0

[漢文堂] 漢文堂最近在忙什麼?

[複製鏈接]
徐彥卿 發表於 2017-7-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朋友們可會注意到漢文堂最近發文越來越少。一方面,是由於工作繁忙,寫文的時間比較少。另一方面,漢文堂計劃整理〖大明集禮〗,目前已將〖大射禮〗錄入電腦,正在加注標點符號。待整理完閉,會在公眾號發出,屆時煩請朋友們幫忙雅正。

此外,整理〖大明集禮〗是一項比較重大的工程,在此也邀請廣大傳統文化、傳統禮儀愛好者,共同參與。

在此向大家說明:

一、為什麼是〖大明集禮〗?

答:〖大明集禮〗內容相對較全面,其中已引用前人〖儀禮〗及唐制、宋制禮儀的內容,整理〖大明集禮〗,在禮儀學習方面最全面,最有代表性。此外,由於大家共知的原因,中華文明斷代於明代,因此,整理〖大明集禮〗也是為了正續禮儀的發展。

二、如何我參與到其中,需要做些什麼工作?

答:〖大明集禮〗已有PDF掃描版,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是將其整理成WORD版,並加注標點符號,以便廣大同道能夠研究、學習。因此您參與進來,首先應該有足夠的時間打字。其次,最好對繁體字有一定的認識,能夠識別異體字。再次,要有認真的態度,能夠盡可能的按原文錄入電腦。例如『裡』與『裏』,兩字同音同義,僅字形有差別,在錄入時,如果原文為『裡』,則必須錄為『裡』。如果遇到無法輸入的字,可與徐某聯繫指導解決。

三、工作完成後,我們有什麼收獲?

答:本次工作為義務工作,因此您首先需要一定的付出精神。在整理中,您會對華夏傳統禮儀有更深的認識,這是收穫之一。收獲之二:整理完閉後,徐某會聯繫出版社出版發行。屆時若有一定的資金贊助,則將根據您的工作量獲得一定的酬勞。若無資金贊助,則將由徐某自費出版,屆時,您至少獲得一本或一本以上〖大明集禮〗出版物,具體獲得數量視資金情況、您的工作量而定。收獲之三:您的姓名將出現在〖大明集禮〗出版物上。(收獲二、三您錄入或整理的內容,不少於一卷。)

四、如何報名?

答:請加徐某微信號:junesir,報名。報名成功後,徐某再與您商議工作內容。

五、如有其它問題,請留言。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4-15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大明集礼〉整理工程的学术说明与协作倡议》

顷闻诸君垂询汉文堂近况,今就《大明集礼》整理事宜作专业说明如下:

一、版本价值考辨
《大明集礼》五十三卷,明嘉靖九年(1530年)内府刻本,乃集三代以降礼制之大成者。其书以《仪礼》为经,参酌唐《开元礼》、宋《政和五礼新仪》之制,实为华夏礼学承前启后之关键文献。今择此本整理,非惟其体制完备,更因明代礼制实为传统礼乐文明之最后完整形态。考其内容,冠婚丧祭、朝聘燕飨诸礼皆备,尤以大射、乡射等军礼记载最为详赡,足资补正清修《明史·礼志》之阙讹。

二、校勘体例规范
本次整理恪守"存古求真"原则:
1. 文字处理:严格遵循底本用字规范,如"裡/裏"等异体字皆依原貌录入。遇俗字、避讳字等特殊情形,当以方括号标注正字。
2. 标点规则:参照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体例,兼采新式标点与传统句读之长。凡礼器陈设、仪节程序等专有名词,皆加专名线标识。
3. 校勘方法:采用对校法辅以本校、他校,重要异文出校记说明。如《大射礼》篇中"设楅于中庭"句,需比勘《仪礼·大射》郑注及《开元礼》异同。

三、协作学术要求
参与者须具:
1. 文献学基础:熟悉繁体字系统,能辨识常见异体(如"禮/礼")、通假(如"射/䠶")现象。
2. 礼学常识:了解"三礼"基本范畴,如辨明"堂上之礼"与"堂下之礼"的空间区分。
3. 技术规范:按《古籍数字化通则》处理文本,生僻字采用部件组合法录入(如"�"字当拆解为"扌+弗")。

四、学术价值预期
此项工程将产生三重效益:
1. 文献层面:形成首个经过现代学术整理的《大明集礼》标点本,补足当前《中华礼藏》明代部分的空白。
2. 学术层面:为研究明清礼制变迁提供关键文本,尤其有助于厘清"洪武改制"与"嘉靖更制"的礼学逻辑。
3. 实践层面:所复原的射礼、冠礼等仪轨,可为当代礼仪重建提供历史参照。

五、协作事宜
有意参与者请备:
1. 学术简历(含相关研究经历)
2. 试整理样本(将提供千字试校文本)
3. 每周不少于10小时的固定工作时间

联系时请注明"礼学整理"字样,以便安排专项指导。凡通过考核者,将纳入《大明集礼》整理委员会学术团队,参与后续相关课题研究。

按:此项工程预计需时二载,分三阶段推进。首期目标为完成吉礼八卷整理,诚邀海内外同道共襄盛举。斯文在兹,其命维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