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一代,赵孟頫在文化领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仅是他身受皇帝的赏识,更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才气,文学艺术领域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整个中国艺术史上,精一门而成大家者众多,书法五体中精一体而影响百世者也不罕见,历史的脚步走到元朝,赵孟頫的出现使得本来就十分璀璨的艺术史星空,显得更加闪耀。 史书记载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在蒙古人统治的蒙元时代,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的生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科举废除了,读书人的地位跌至历史最低,社会阶层中等级是这样划分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的社会地位甚至低于娼妓,仅仅比叫花子强一点,这就是『臭老九』的来历。 这种大环境下生存的赵孟頫,作为汉族读书人中的翘楚,自然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每天战战兢兢的生活在一群野蛮的草原游牧民族权臣之间,别说是保存文脉了,自家的身家性命到底几何也是个未知数。 在这种极为不利的生存空间中,这时的赵孟頫显然不能像唐宋的文人士大夫那样追求自己独特的个性来影响文学艺术史,在他倡导的学古潮流中,一种婉转流畅,雍容华贵的书体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为什么?因为在那些粗通文墨的蒙古权臣眼里,只有这样甜美的造型才符合他们蒙昧的审美观,至于雍容秀美外表掩藏的晋唐风骨,自然不是这些斗大字认不得两箩筐的蒙古人能欣赏的了得。因此,是这个蒙元统治的时代造就了一个雅俗共赏的赵孟頫,一个让后人无限纠结的赵孟頫。 感慨的话就说到这里,我们还是继续了解这位先贤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遗产吧。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 『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后人评价说,他传世的〖琴原〗、〖乐原〗等,得律吕不传之妙。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 赵孟頫是幸运的,蒙古人的几个好皇帝他都赶上了:先是遇上了赏识他的元世祖忽必烈,再后来是遇上一个异常喜欢他的元仁宗,据史载,仁宗待他甚厚,只呼其字而不呼其名,在与侍臣谈论文学之士时,把赵孟頫比作唐代李白、宋代苏子瞻,称赞他品行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又精通佛学及老庄之学,这些都是人所不及的。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子雍、奕,并以书画知名。 〖书史会要〗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元仁宗曾让人把赵孟頫以及其夫人管道升,儿子赵雍三人的书画作品装裱成轴,藏于大内之中,并说『让后世知我朝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 赵孟頫之后六百年,中国文学艺术史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这样全才式的人物,斯人已去,余音袅袅。十项全能,空前绝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