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41|回復: 2

[思維啟發] 光明论坛·温故·知标本者 万举万当

[複製鏈接]
张其成 發表於 2017-9-10 2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黄帝与岐伯探讨疾病的标本和针刺的逆从问题:『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疾病有『标』与『本』之分,针刺方法有『逆』与『从』(顺)之别,所以要恰当运用、灵活处理。岐伯分析了『治标』和『治本』的四种关系:有的病在标就治标,有的病在本就治本,有的病在本却治标,有的病在标却治本。如果懂得逆治和从治的原则,就能正确治疗而不必疑问;如果懂得疾病的标本关系,治疗就可以万无一失;如果不懂得疾病的标本关系,就是胡乱治疗。

什么是『标本』呢?从文字的形义上考察,『本』是个指事字,指草木的根,『标』是个形声字,指草木的末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木部〗说:『本,木下曰本。』『标,木杪末也。』清代段玉裁注:『本、末皆于形得意。』『标,杪末。谓末之细者也。』因茎干与根直接相连,故通常『根本』并称。『标』与末、杪、梢意同。『标』是由『本』发展而来的,故先有本,后有标,无本也就无标。故『本』『标』常被引申为事物的根本与枝节。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很多论述本标关系的,如〖墨子·经说下〗说:『相衡,则本短标长。』〖管子·霸言〗说:『大本而小标。』〖淮南子·天文训〗说:『物类相动,本标相应。』

中医上说的『标本』,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术语,又是一个医学哲学的概念范畴,它的含义随着它所指的对象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本』是指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标』是指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本』和『标』是相对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主与次、先与后、轻与重、缓与急等不同意思。中医的标本所指对象很多,有疾病的标本,有藏象的标本,有治疗的标本,有经络的标本,有腧穴的标本,等等。

仅就疾病的标本而言,明代张景岳说:『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本』是疾病的本源本质,『标』是疾病的现象变化。具体来说,可分为: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病机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主证为本,杂证为标;病在内为本,病在外为标;病在下为本,病在上为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病人为本,医工为标,等等。区分标本是中医指导疾病治疗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反复强调掌握标本理论的重要性,除『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以外,还提出『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标本不得,亡神失国』。

在治标与治本的问题上,中医提出了一些原则,主要有三条,首先是『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要透过症候的现象,去探求病因病机的根本。只有从根本上除去了发病原因,才会消除疾病的各种症状。其次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就是在标病危急的情况下,要从『标』上治疗,先治标病,比如大出血、剧痛,就要先止血、止痛,否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在标病不急的情况下,要从『本』上治疗,要治本病,找出病因、辨别症型,解除病之根本。再次是『标本同治』,在标病与本病都紧急的情况下,要标病和本病同时治疗,不能单治标病或者单治本病。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对于『标本』有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贫困现象有许多共同点。』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致贫原因就是『本』,贫困现象就是『标』。脱贫的关键是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这个『本』,才能消除贫困现象这个『标』。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中,谈及反腐倡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治标,对腐败分子能够起到惩治、震慑、遏制作用,突出「惩」的功能。治本,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对腐败现象能够起到预防、阻拦作用,重在「防」的功能。在腐败存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只有以治标为先,才能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同时,这也倒逼我们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这说明,建设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是治本,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是治标。『防』是治本,『惩』是治标。

准确把握『标本』,治国理政会『万举万当』。

(作者:张其成,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研究』首席专家)

柳岸青青 發表於 2017-9-27 23: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标』是由『本』发展而来的,故先有本,后有标,无本也就无标。

小编搞错了。黄帝内经讲的是四种本标疗法。何以有其在本而治标者?以标而反哺乎本也。
现代生物学也发现,根本,是枝标的重要前提,但是,枝标也会给根本输送养分。
如果标病了,或者没了,根本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存活
史向 發表於 2025-4-12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标本论"的治国启示与当代价值

《黄帝内经·素问》所载"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之论,实为中华文明辩证思维的经典表述。岐伯与黄帝对话中揭示的标本理论,不仅构成中医诊疗的核心方法论,更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援引此典指导脱贫攻坚,恰是对传统智慧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一、标本之辨的医学本源
《素问·标本病传论》构建了系统的标本认知体系。其要义有三:其一,确立"本为根,标为末"的形质关系,许慎《说文》"木下曰本"的训释,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其二,提出"标本相移"的动态观,明代张介宾《类经》注云"病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强调矛盾主次的可转化性;其三,创制"逆从得施"的方法论,清代张志聪《素问集注》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体现辩证施治的灵活性。这种"四维诊疗模式"(本治本、标治标、本治标、标治本)构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范式。

二、治国理政的标本智慧
传统政治哲学将医学标本论拓展为治国方略。《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标"说与《淮南子》"本标相应"论,形成"执本驭标"的治理智慧。具体表现为:
1. 根本性治理:如汉代"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培固国本
2. 针对性施政:北宋王安石变法区分"理财之本"与"法制之标"
3. 动态性调整:唐代"租庸调"向"两税法"的转化体现本标关系的时代演变

三、脱贫攻坚的当代实践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程,正是标本理论在现代治理中的创新运用:
1. 精准识别"贫根":区分地理环境制约(标)与发展能力不足(本)
2. 系统施策:易地搬迁治标与产业培育治本相结合
3. 长效机制:短期脱贫(标)与乡村振兴(本)有机衔接

四、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
1. 方法论价值:建立"问题树"分析框架,区分表层现象与深层结构
2. 认识论意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如《墨子》"本短标长"的差异化认知
3. 实践论指导:形成"靶向治疗"思维,避免"妄行"之弊

当代治理者当深悟"知标本"三昧:既要"执本",把握事物本质规律;又要"观标",洞察现象特殊表征;更要"通变",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万举万当"。这种源自《内经》的古老智慧,经过创造性转化,正焕发出指导复杂治理的新生命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