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7|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译解〗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 ...

[複製鏈接]
安鲁东 發表於 2017-8-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1、盍彻乎:盍,何不。彻,周代的一种田税制度,十抽一。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盍,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鲁国本实行什一税;但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在季氏的强力主导下,将军赋与税合收,变相成为什二税。(此事可参见11.16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试译: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我用度困难,怎么办?』

有若回答:『为什么不恢复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

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

有若答:『假如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不富足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又怎么会够呢?』

疏解:

当时,鲁国的赋税征收权掌控在『三桓』之手,它们每年按一定的比率,上缴部分赋税给国库,充作公室的财政收入。

鲁国年景不好,『三桓』征收赋税困难,它们上缴国库的赋税自然相应减少。 鲁哀公延用惯常的财政预算方案,感到用度不足,相当忧虑,故向有子问计。

有子为人仁厚,他给哀公出主意说:『为什么不恢复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

哀公闻言大吃一惊,心说这有若是不是喝醉了,怎说这样的话? 他不以为然地说:『十抽二,我都很拮据;那十抽一,又怎能实行?』

有若见哀公没明白自己的谏言,委婉地答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一、有子谏何?

鲁国发生饥荒,作为一国之君的鲁哀公,应问如何把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而不应问自己用度不足该怎么办?

有若建议他恢复什一税率,实际是谏语,潜台词是:民间发生了饥荒,国君应与百姓同苦乐,率先垂范削减日常开支,与全体国人共度时艰。

如果老百姓的收入大幅减少,以至影响到了温饱。此种情况下,政府的应对之策一般有三。

上策:主动应对。

假如百姓的财富缩水了50%,生活危艰;那么,政府便要相应减税类似规模,同时降低公费开支与公务人员的薪资标准,以示上下同甘共苦,不脱离群众。

中策:

消极应对。假如百姓的财富缩水了50%,生活危艰;政府虽知道赋税难征,也不主动减低赋税,指导原则为:能多征就多征,但不强征,征多少算多少,

下策:反动应对。

假如百姓的财富缩水了50%,生活危艰;政府漠不关心,反而为了维持自己过去的奢侈生活,变本加厉从百姓口中夺食。如此,等于把政府推到了百姓的对立面,成了百姓眼中的『贼寇』。

鲁哀公:『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是想谋下策。

有若答:『盍彻乎?』 是对以上策。

哀公听不懂上策。有若便告诉他,『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见朱子〖论语集注〗)的道理,以促哀公醒悟。

李光地在〖读论语劄记〗中评论说:『抑哀公斯问也,其将丧邦乎?年饥,不忧民之饿莩,而忧己之不足,此岂君道哉?有若若为不喻其意而忧民用之不足者,故对之曰『盍彻乎』;及公明言其意,然后以当使百姓足者告之。虽违其本意以讽君,实亦切乎时务而忠告也。』

二、薄赋税是否一定就好?

现代人读本章语录,常有这样的印象:有子是主张『薄赋税』与『藏富于民』的。

没错,儒家确实主张『薄赋税』与『藏富于民』。

但儒家的『薄赋税』是有条件的,其条件是政府过于膨胀或铺张。假如一个政府既廉又俭,那『赋税』就没法再薄了。也就是说,薄赋税是有限度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的。

〖春秋公羊传〗云:『古者何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儒家的『藏富于民』,也有条件,其条件是:社会比较公正,财富在各个阶层分布比较均匀。

假如一个社会发生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国家还主张『藏富于民』,弱化财政;那么就等于放任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民间的自由竞争,趋向于『损不足而利有余』;而能有效平衡这种趋向的,唯有政府的财政杠杆。

汉朝的开国之初,重黄老,坚持与民休息,薄赋税而藏富于民。这种政策虽创造出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内里却贫富严重分化、豪强横行,危机四伏。以至于儒家的笃信者汉武帝执政后,不得不改弦易张,采取激进的厚聚敛、均贫富的政策,才勉强将之平衡回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