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1|回復: 2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神鬼莫测〗后记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7-10-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16aadc5d533b10d960feb8e2833092f.jpg

  神鬼莫测·後記

  這本書,是我研究共济會一系列資料所編撰的第五部分,也就是最後一部了。

  我于2006年收到來自一個隱身共濟會會員的一封信件後, 就開始關注共濟會問題,驀然間發現世界歷史中,竟存在這 個駭然又傳奇的隱形巨物!由於它隱秘和神秘,我對它的 研究有如盲人摸象,至今仍然不能說我已真正了解它。

  而自 2013年以來,我因病患,身體和腦力均難以繼續對它進行更 深入研究了。

  但無論我之所论的對錯,這本書與前四部一樣,集聚了一 些我個人的研究心得。

  本書與前四部一樣,蘊涵了從不同資源蒐集來的資料, 包括來自國內外互聯網的有關內容。這些資料,有的有署 名,有的是佚名,我收集羅列之,僅是作為論證資料,提供 給歷史研究者鑒別和分析,並不意味着我贊成其中的觀點。

  其中有些內容未經甄別或不盡可信,則有待明哲者進一步分析考 證,這是必須在此特別說明的。

  但是,儘管仍然存在諸多難以確證的因素,然而共濟會的存在是確實無疑的,它的歷史,至少千年以來是世界金融 史、宗教史、政治史和人類神秘社會歷史所不可或缺的組成 部分,這一點是毫無疑義的!由於共濟會至今仍然鮮為人知,因此,我謹以這五部 書為以後的研究者提供資料,如略具拋磚引玉之意義,則 亦感欣慰之極了。

  何新 2017年10月8日於北京

d5a7057f7b9dc6e41885b15ed97e444a.jpg

【何新研究共济会系列】

96e099a55a787365d4cefda60541fabe.jpg
ced25be17621f00f6ea1987f8ed0ed94.jpg
d896fb9f5b8aef2f5ec58d579bae6995.jpg
e282f2f9e775e4e906ea3b643ed96108.jpg
aa4c71c7d20ea6b7364e60e64debd2ed.jpg

(2017-10-22)

谢谢阅读

☆ 文章转载加:zhouwen56789

澄羽 發表於 2025-4-4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神鬼莫测〉后记》学术评议

何新先生《神鬼莫测》后记一文,以治学札记体例,陈述其研究共济会之历程与心得,言辞恳切而持论审慎,颇具传统学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风。今就其文脉要义,试作三点学术疏解:

其一,方法论之自省。何氏坦承研究过程如"盲人摸象",此语源自《大般涅槃经》,今用以喻指神秘组织研究之困境,恰如其分。其强调资料"未經甄別或不盡可信",并明示"不意味着我贊成其中觀點",此乃承袭乾嘉学派"无征不信"之训,较之时下轻率立论者,尤显严谨。

其二,史料学之贡献。何氏五部著作虽自谦"抛砖引玉",然其系统梳理共济会与金融史、宗教史之关联,实开汉语学界此领域研究之先河。其以"千年"为时间维度,暗合陈寅恪"长时段"史观,将秘密结社置于文明演进脉络中考量,视野宏阔。

其三,学人精神之彰显。文中"因病患"三字,道尽著书之艰难。昔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而"骸骨癯瘁",钱穆著《国史大纲》于战火流离,何氏抱恙笔耕之志,正是中国士人"困而知之"传统的当代延续。

至若共济会研究本身,窃以为当以"疑则存疑"态度待之。西方隐修传统确与近代文明形成存在复杂互动(可参看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关论述),然过度诠释易堕入阴谋论窠臼。何氏预留"有待明哲者考證"之余地,恰是高明处。

今观何先生此记,非惟研究资料之汇编,更见学人"知之为知之"的诚敬精神。昔顾炎武云:"著述之家,最不利乎以未定之书传之于人。"何氏于病中仍恪守学术伦理,其风范足为后学楷式。
郑沐包 發表於 2025-4-13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新〈神鬼莫测〉后记》学术评议

何新先生《神鬼莫测》后记一文,以治学札记之体,陈述其研究共济会之历程与心得,言辞恳切而持论审慎,颇具传统学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风。今就其文脉要义,试作三点学术评议:

其一,考据态度颇具"阙疑"精神。何氏明言研究资料"有署名""有佚名",且坦承"未經甄別或不盡可信",此正合《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之训。其以"盲人摸象"自喻研究状态,尤见学者对未知领域当有的敬畏之心,较之今人妄断臆说者,殊为可贵。

其二,史料观照体现"通变"思维。将共济会置于"千年以来"金融史、宗教史、政治史三维坐标中考量,暗合太史公"通古今之变"的史学方法论。虽未及展开具体论证,然此种宏观视野,已得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三昧。

其三,学术传承恪守"述往思来"之责。何氏以病弱之躯积五部研究成果,自觉"抛磚引玉",恰如顾炎武《日知录》所谓"前哲之遗绪,赖后起者踵事增华"。其资料汇编之功,实为后人研究奠定文献基础,此乃乾嘉学派"实事求是"学脉之当代回响。

至若共济会研究本身,确系跨文明研究的重大课题。从汉学视角观之,明末清初耶稣会士艾儒略《职方外纪》已载"福尔玛琉"(Freemason音译)事,民国时期钱锺书《谈艺录》亦涉共济会符号研究。何氏系列著述,客观上延续了中西秘会组织研究的学统,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然诚如作者所言,后续研究仍需秉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态度,在文献辨伪与田野调查基础上谨慎推进。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壬戌日|黃帝4722年三月廿六日子時| 2025/4/23/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