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9|回復: 1

[中医世家] 『简验便廉』永嘉医派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7-10-25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南宋『永嘉医派』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以陈无择为首,其弟子王硕、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为骨干,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石,围绕编著、增修、校正、评述、批评〖易简方〗,开展热烈的学术研究和论争。

陈言,字无择,号鹤溪,南宋青田人,长期生活在温州,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说,主张由博返约、提纲挈要,走出一条方剂学的由博返约路径。弟子王硕,著〖易简方〗,仅载录30味药物、30首汤方以及10种成药,追求『易简』达于极致,但存在重大的缺陷。孙志宁为之增修,补充内容,增添方剂,以切合临床需要;施发,著〖续易简方论〗,广泛补充,规其过失,补其不逮;卢檀,著〖易简方纠谬〗,激烈批评,纠正其谬;王暐,著〖续易简方脉论〗,其学说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和以诊法、治法为主的理论体系。

永嘉医派的诊疗特色和理论认识

鲜明的地方色彩:陈无择根据温州地区湿气重的气候和本土医生的用药经验,创制养胃汤,风行一时;其弟子辈在著述中都引用这个方子,王硕扩充其用、孙志宁主张醒脾。现在的温州医生临床仍惯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和养胃汤一类芳香化湿、理气和胃的方剂。

谨慎的使用辛温燥热药:永嘉医派诸医家组方用药并不偏离当时的大环境,仍习惯用〖局方〗中辛温燥热的药。但从某种程度上认识到其中的缺陷,在讨论伤寒证治时告诫医者需慎用温热药和艾灸法。

从片面易简到全面周到:王硕求易求简,但缺乏执简驭繁的思想和手段,缺乏辨证沦治的全面认识,故其学说过于粗略;孙志宁补充增修;施发补遗拾佚;卢祖常极力攻讦,有所纠正,却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王暐注重四诊,强调因证立法、虚实补泻,组方用药依据君臣佐使之道,临床思维全面周到。

永嘉医派对中医学的贡献

永嘉医派活跃于南宋淳熙至淳祐(1174─1244年)前后,相当于北方刘完素、张子和、张元素、李东垣学术活动进入高潮,河间、易水两大学派形成之时。永嘉医派的学术成就与河间、易水鼎足而三,共同开创了宋金元时期医学学派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成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的标志。

将复杂的辨证论治归于简约:陈无择提出『浮沉迟数』四脉为纲说;以及『名、体、性、用』四字述药说。陈氏追求简约、切合实用的医学思想,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永嘉医派追求实用、易简的创新特色,广受医学界欢迎。

永嘉医派学术活动带来温州医学的繁荣: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屠鹏著〖四时治要方〗,张声道著〖注解胎产大通论〗、〖经验方〗,何偁著〖何氏方〗,以及谢守灏、夏元鼎、周无所注的道教医学,都极尽一时之盛。

与〖局方〗互相影响:〖局方〗医学是南宋时期的主流医学,深刻地影响永嘉医派诸医家的学术思想;而在方剂相互转引运用上,永嘉医派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局方〗。

对丹溪学说的影响:永嘉医派从气机着眼认识痰、郁诸证的病因病机,这对后来的丹溪学说有深刻影响。此外,陈无择君火说对于丹溪的相火论,王暐谨慎运用温燥用药对〖局方发挥〗在相关问题的阐述都有一定启发。(刘时觉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长弓射太阳 發表於 2025-3-30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永嘉医派学术思想刍议

南宋永嘉医派实为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之典范。该派以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理论根基,其"三因学说"将病因归纳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开中医病因学系统分类之先河。陈氏主张"由博返约"的治学方法,实为对当时医学繁琐风气的革新。

王硕《易简方》将"简验便廉"理念推向极致,然其过度简化反失辨证精髓。孙志宁增修本补充妇人、小儿诸方,施发《续易简方论》增入脉法诊断,卢祖常《纠谬》着重批判其用药偏颇,王暐《脉论》完善诊法体系,此学术争鸣过程恰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发展循环,展现了南宋医家"和而不同"的学术气象。

其诊疗特色尤值注意:养胃汤之创制,体现"因地制宜"的学术智慧。陈氏结合瓯越湿重地理特点,变通《局方》平胃散而创此方,门人王硕扩展其治证范围,孙志宁加入醒脾之品,可见学派传承中的创新发展。其对辛温药的审慎使用,更彰显"中和为度"的用药思想,如施发强调"燥热之剂,中病即止",此说至今仍具临床指导意义。

永嘉医派之兴,非惟方书编撰之盛,更在于开创了学术批评与理论创新的范式。其"简而不漏,约而中要"的学术追求,对当今中医临床实践仍具重要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