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05|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译解〗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複製鏈接]
安鲁东 發表於 2017-10-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白话试译: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小人则与此相反。』

疏解:

本章所谓的成人之美,可区分出多种类型。例如:德性之美,才艺之美,事业之美、家庭之美,利益之美等。

而且,这个所谓的美,是指合乎道义的美事——它有益于个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群体的。假如某人之美事,只美他个人,而损他人、害群体,那么君子岂能助之?

一般情况下,人皆想自美,可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有时难免需要他人配合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君子会选择积极成人之美。当然,也可能选择消极地漠然旁观。

君子要成人之美,需要过两关,一是仁爱关,二是不嫉关。君子如果不能爱某人,或对其有嫉妒之心,不可能做到合乎时宜地去助他,以成其之美。

小人,由于缺乏仁爱之心,且嫉贤乐祸,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德性高、才艺精、事业大、家庭好。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破坏别人的美事,促使别人倒霉;或者引诱、怂恿他人作坏事,成人之恶。

古人多从只从德性的角度,解本章语录,例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引〖大戴礼.曾子立事篇〗云:『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君子不说(悦)人之过,成人之美。』

熊此方 發表於 2025-4-3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十二章第十六节义理发微

孔子此章以"成美"与"成恶"为判,剖判君子小人之别,其义理可作三层观:

一、成德之本体论
"成人之美"非止助人完成具体事务,实乃德性本体之自然发用。朱子《集注》谓"君子之心公而恕",此"公恕"二字最得精要。君子以天地生生之德为心,见他人善端萌蘖,便如己善般护持培育。程颐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正此之谓。小人则因私欲障蔽,本体昏昧,故"反是"。

二、实践工夫论
成美须经三重工夫:
1. 明辨工夫。须如王阳明所言"致良知"以判美恶,非谓凡"美"皆当助。若助桀为虐,虽当事人以为美,实则大恶。故孔子特标"不成人之恶"。
2. 克己工夫。刘宝楠引曾子"己善亦乐人之善",此乐字最吃紧。常人见他人之美,易生比较心、嫉妒心,须如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般克治私意。
3. 权变工夫。《周易》贵"时中",成美亦当审时度势。子路救溺受牛,孔子许之;子贡赎人不受金,孔子非之,正显权变之智。

三、社会伦理维度
此章实开儒家"群己权界"论之先声。个体之美的实现,必须置于"仁"的共同体中考量。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言"遂己之欲,亦遂人之欲",君子成美正是此理。而小人"成人之恶",恰如荀子所谓"狗彘之勇",徒逞私欲而坏群体伦理。

今人解此章,多囿于字面,未达深意。实则孔子在此建构了一种道德动力学:君子通过成就他人之美,使仁德在人际网络中流动增殖;小人则制造道德熵增,使社会陷入"各美其美"的碎片化状态。明乎此,方知儒家"成己成物"之学的现代意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