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30|回復: 1

[训诂学] 【每日一字】表·为民表率 以身作则

[複製鏈接]
中央纪委监察部 發表於 2017-10-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dae6d217f7de952176de0209baf68d1.jpg
8f3e621d990a145cb9ab39203bb5cef2.png
9cb1867c81a7753be69e7235a2fdcc3b.png

  孔子有一弟子,名叫原宪,是古代清高贫寒之士。原宪家贫,以草覆舍,桑条为枢,蓬作门扉,破瓮为牖,遇上下雨天,便上面漏水,下面湿滑,但原宪却依然端端正正坐在那弹琴唱歌。有一天,子贡驾着大马,『中绀而表素』,穿着暗红色的衣服,外罩白色的外套,衣着整齐,仪表堂堂,前去看望原宪。原宪则戴着破了的帽子、穿着破了的鞋,于是子贡问是不是得了病,原宪回答: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我这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子贡听了之后面有愧色。

d390136b48668fb65af2b8663f73a60b.jpg

  〖说文解字〗言:『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故以毛为表。』上衣者,即衣之在外者也。表,本义就是加在衣服外面的衣服,也就是外衣。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因此反映到字形上就是在衣字中间加个毛字。

4130e146c489cf6fcceb6db55d008fbe.png

  衣有表,万物也有表,于是表就有了外的意思,与『里』相对。比如表里山河就是指地理上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比如一表人才就是指人的外貌英俊潇洒、仪态翩翩。

f3a56695b9ba0f64142dbeadb5f95d81.png

  唐伯虎有词言:『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表用作动词,就是表明、表白,就是将内心的情感、思想剖白出来、陈述出来,让人知道,让人了解。古人画出春山一片,写出诗词百篇,字字关心,笔笔深情,一笔一画,都是在表露自己的心意,抒发内心的情感。就此看来,其实现在我们所说的代表,就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代为表达。

b27cb3665577fea9bb1260b83c9a9402.jpg

  中国古代历来就有立木表义的方式,一开始其实是发挥标识、昭告等实用功能。当年大禹治水,一路翻山越岭,『行山表木』,测定高山大川,左手准绳,右手规矩,开九州,导九川,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表木,即立下木桩木柱以为标志。后来,人们多在这些木上雕刻花纹,故有了华表之称。高高矗立的华表,指引着路上的行人,使他们找到了前进的道路。

6a5d7224bc957d40f2af4f75c13cf064.png

  由标识、标志之义,表引申出了榜样、标准的意思。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心地坚贞,就足以作表率;行为廉正,就可以担起重任。戏剧里头顶明月的包拯就说:『廉者,民之表也』,为政者廉洁奉公,是以身作则、为民表率,表廉则民廉,表正则民正。〖大戴礼记·主言〗中记载孔子说:『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也就是在强调为政者的榜样作用,为政者品行端正,凡事做正,才能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

80a244e18e8c722b8ea47403b1850fb9.png

  从衣服,引申出如此多的意义,表之一字,虽与『里』相对,却也与『里』相关。内里廉正,方可为人表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c3d88fcb5a7e3adfd8dc9de2d60fc1eb.png
fb241ef43cb67f57e315dc72d86be309.jpg
7b443873aed0180fbc28a12ea3951294.png
6d9135b4cfaa55d8f2e914f6460d97f1.png
9f2209df5403c0a548d8a793a8e6bcf6.jpg
6871aff8aec896dfd4960efa108736ca.png
0782752f151985d6c1926af5c0221629.png


苏井 發表於 2025-4-14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释"表":从衣裘之制到为政之道的意象升华》

许慎《说文》以"上衣"释"表",其字形从衣从毛,实蕴古人衣裘之制。《礼记·玉藻》载"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正见古人着裘必加外衣之礼。原宪"蓬户瓮牖"而弦歌不辍,子贡"中绀表素"而赧然生愧,此中"表"字已由具体服饰升华为德行之外显。段玉裁注《说文》谓"表者,衣之外见者也",恰可作二者境界高下之注脚。

此字之妙,在于其空间意象的哲学延伸。《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之语,将地理屏障转化为战略纵深;"一表人才"之谓,则将容貌仪态人格化。唐人张怀瓘《书断》云"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正与"表相思"之诗词书画同源——皆是以外显形式承载内在情志。宋代理学家所谓"即物穷理",于此字演变中可得印证。

华表之设,尤见先民智慧。《淮南子·本经训》载禹"表木为记"之事,其木本为测量之标,渐成道路之导。北京天安门前汉白玉华表,柱身蟠龙纹饰已非实用标识,而转为政治象征。此物自《尚书·尧典》"立表测影"的天文工具,演变为《周礼》"设其旌表"的礼制符号,恰是华夏文明"器以载道"的典型例证。

为政以"表"之义,最见儒家精义。《大戴礼记》载孔子"上者民之表"之论,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章互为表里。包拯"廉者民之表"语出《宋史》,其意本于《孟子·离娄上》"君仁莫不仁"之说。宋人真德秀《大学衍义》特立"表率"之目,强调"人主一心,万化之原",皆在申明"表"之示范效应。清儒王夫之《读通鉴论》更直言:"表正则影直,源洁则流清",将此意象推至极致。

"表"字从具体服饰到抽象准则的语义迁移,实为汉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思维之典范。其演变轨迹,既见古人"观物取象"的认知方式,更蕴"以身载道"的教化智慧。今人观此字,当思《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深意,于日用伦常中体认华夏文明"即器明道"的独特路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