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1|回復: 0

[文化熱點] 只要疗效好,医馆就能推广好吗?

[複製鏈接]
半夏 發表於 2017-10-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342ff5d2b4c2b3d28efcad40f962d50.png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第 一 新 媒 体

72463dc90911433775b16db2d84e2cd6.jpg

131

这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中医人再固守下去,本就处于弱势的中医药怎么发出声音呢?

中医从来都是疗效为王,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只要疗效有了,患者自然慢慢就来了,可是太慢了。

医馆界丨半夏

医馆君的同学刚来深圳一年多,就跟我提到深圳的中医很火,听到一个跟医疗行业都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说深圳的中医馆那么有存在感真的太高兴了,说明深圳的中医馆真的多到让吃瓜群众忽视不了,我们中医阵营的伙伴是越来越多。这跟深圳开全国之先河允许民间办中医馆,以及深圳浓厚的创业气氛不无关系。

574a4d2ffac3add6262d21705889a6cb.png

进而放眼全国,以纯中医为主要治疗方式的中医馆也是越来越多。医馆君就算坐在办公室里也会听其他同行透露,某某地又开了一家中医馆,一家又一家中医馆,相信星星之火定能成燎原之势。

医馆君感到与有荣焉,但又忍不住忧虑,即使越来越多的中医馆开馆营业展示在大众面前,也并不意味着中医馆真火。毕竟中医馆开馆营业只能算是开始,一家新开中医馆成功盈利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国庆前后,医馆君实地走访了深圳的若干家医馆,只为从医馆老板和管理者手里获取前线实际的运营状况,也幸运地学到了一些实战经验:比如某针灸专科中医馆馆长预见到将来的中医馆竞争会愈加激烈,现在就未雨绸缪加强员工培训,上新新项目(医馆上新项目,你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吗?);比如某中医诊所连锁几年来已经将整个诊所的运营做的越来越细化;某大型推拿中医馆虽然市场拓展差强人意,但仍然努力寻找迎合患者的宣传方法。

但是也有一些中医馆的做法让医馆君感到又揪心又焦急。

今年五月份刚刚开馆的一家中医馆依托于某大学师生团队,专业与人才基础都非常雄厚。其医馆细分出的各种治疗项目将近20种,从艾灸到推拿,从小儿推拿到细化到身体各部位的推拿,还有一些专病治疗项目比如乳腺病等等。

据医馆馆长透露真正来做这些治疗项目的患者有限,当医馆君尝试跟馆长讨论如何推广这些治疗项目的时候,馆长思索了一下还是只给了中医界的一句老话,『我们还是想靠疗效来赢得患者,并没有想过做一些推广』。这恐怕是很多中医人的想法,认为只要自身专业够硬疗效够好,何愁没有患者。

这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中医人再固守下去,本就处于弱势的中医药怎么发出声音呢?

中医从来都是疗效为王,这句话一点错都没有,只要疗效有了,患者自然慢慢就来了,可是太慢了。

[一

获取患者从来都需要『心机』

比如民国名医兼社会活动家陈存仁,他幼年丧父,经人介绍拜在丁甘仁名下,早早出师自立门户,他在〖我的医务生涯〗里写到了两点『小心机』,一是看诊之初把诊所从一个大门面换成小门面,因为小门面只有几个患者就会显得挤挤攘攘,毕竟中医诊所最忌门面冷清;二是给一些底层百姓比如黄包车师傅,富贵人家的女佣免费医治。因为这些人虽然没有钱,但是知恩图报,会把陈大夫介绍给一些有钱人。陈存仁才得以迅速成功并得到了一个大夫应有的体面。如果他只是坐在诊室等顾客上门,恐怕是不会那么快年少成名.

丁甘仁这等名医的徒弟尚且找方法快速传播自己,何况中医重新发展的今天,中医还处于患者亟待被教育的时期。

民国是社会思想开放的时期,我们现代人岂不是更应该解放自己的头脑。中医虽然是2000年前就存在的『老』事物,一直以『知常达变』的原则来开处方,为什么经营医馆的时候反而只抓着『疗效』不放了呢?

[二

只会看病,畏惧营销

医馆君是转行到中医行业的,入行前羡慕中医大夫一辈子只要看病就好了,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感觉可以逃避世间的诸多纷扰(后来才发现这纯属想象)。

曾经跟某中医馆合伙人,也是一位已经成功的中医大夫,提起自己畏惧走出去营销,没想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位大夫坦言『我们看了一辈子病,市场营销这些不懂』。某些中医大夫出身的医馆老板以往可能单纯的只是看病,大夫通常行事又比较谨慎,面对新领域可能感到畏惧,选择躲在『疗效』理论的庇护下当然比走出去推广更容易。

难得的是上述医馆老板看到了自己的短板,希望给医馆找到专门负责医馆运营的人才,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既然选择了开中医馆,就是选择加入到为中医行业正名的大军中来,要积极的寻找方法把中医推广出去,不破不立。

[三

生活环境,就医环境早已改变

『中医就是要靠口口相传』这也是一句老话,依然适用于现在的中国农村乡镇以及中小城市,比如医馆君曾采访过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一位中医,凭借起死回生一位患者就迅速积累了第一批患者,乡村邻里口口相传确实具有群众基础(杨昌龙 | 成长于基层的质朴中医师)。

但在这个全民越来越注重隐私的时代,越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人越注重彼此之间的分寸。我们的城市文明会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彼此来往减少的城市,『口口相传』的宣传只会越来越不管用了。

连潘德孚老先生都说中医是不要『轻易挪动』的职业,一挪就要重新构建患者,但是总有医生因为各种原因挪动。这些挪动的医生也得靠有效的推广才能迅速获取患者。

一年前医馆君认识到一位来自西北的中医到深圳行医,她在老家已经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还是省级的学术带头人。她拒绝了深圳医馆的医生推广,也许是想考验自己的专业能力,一年过去虽然比起其他外来的医生积累了更多的患者,但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要是有医生推广助力,在本身专业够硬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积累更多的患者,自己也能有更多的临床经验,从而在医术上有更多进步?

对于医生来说,需要尽快收获患者来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提升自己;对于医馆来说更要尽快推广自己,只靠疗效的确可以慢慢来患者,但是房租水电物业工资可等不得你慢慢来,中医馆更是需要经营的。

I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授权

· END ·

3670595ad88f11dafae1160e669e57f7.gif

编辑|半夏 视觉|三七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干货

446f6d53e2fbd0bbff7eb0a1973a1ab6.jpg

201c22618c075a77c4b18c6aa449e00b.jpg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