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6|回復: 1

性、死亡与生存的意义(视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admin 發表於 2017-10-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性、死亡与生存的意义(第一集)

BBC文化纪录片

236508ef7e2817110e82ce2fbbc497da.jpg

有关灵魂、后世、原罪以及上帝的意志的观念在几千年以来一直塑造着人类的思想。时至今日,宗教仪式仍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纪录片系列中,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发问道:

如果我们抛下宗教,一切将会变得如何?

他探询理性和科学能够向我们提供什么以填补宗教的空缺。

科学是否能在死亡面前给我们带来最终的理解、能否让我们区分善恶、抑或揭示生活的意义? 

 

本文由公众号『无处不哲学』选文编辑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25-4-1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性、死亡与生存意义的哲思刍议》

道金斯教授以科学理性叩问宗教传统之命题,诚为当代文明之重要对话。然此议题实需置于"天人之际"的宏大视野中审察。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性之为物,实乃天地生生之德的具现。儒家以"饮食男女"为人伦大端,道家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皆揭示生命延续与宇宙本体的深刻联系。死亡问题,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示其慎思,庄子鼓盆而歌显其达观,中国智慧向来主张在现世修为中证悟永恒。

宗教仪式之存续,非徒形式之沿袭。《礼记》载"祭如在"之训,实为人类对超越维度的本体论诉求。科学虽可解析基因密码,然"生生之谓易"的宇宙韵律,仍需哲学智慧来体认。王阳明言"心外无物",提示意义建构终须返归主体心性。

至若善恶之辨,孟子言性善,荀子主性恶,而《大学》"明德"之说,皆展现道德自觉不假外求的东方智慧。科学理性与宗教体验,或当如程颢所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在更高维度达成辩证统一。

(全文共4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