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8|回復: 3

[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绝对不能做的10件事!』刷爆朋友圈,戳中了中国式家庭的痛点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陈美龄,

出生于香港,

她在14岁的时候就出道做了歌手,

在1970年代红透半边天,

曾与邓丽君齐名。

小小年纪就成了人气偶像,

最多的时候,

陈美龄一天要工作20多个小时,

常常没办法去上学。

父亲知道后,跟她说:

赚钱或出名像流水,

只有学到脑子里的知识,

才是一生的宝物。

她把这句话听了进去,

于是在最红的时候宣布暂别歌坛,

前往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

ed1deebea3e2f38214bf183becf15573.jpg

1986年,陈美龄在日本结婚,

嫁给了自己的经纪人。

之后三个儿子相继出生,

要读书,要工作,要照顾孩子……

她的负担更重。

354a4b341e552d8b37ecc9d840b9140d.jpg

虽然很忙,

她却总是尽可能陪伴三个儿子。

0c827803559cb4830cd039157b7ee697.jpg

在陈美龄的教育下,

三个儿子也都考进了美国斯坦福大学。

4f6533d41498459955a892af54c36eb1.jpg

陈美玲和三个儿子

她还很自豪地告诉说:

我的三个孩子都会做家务哦!

对女朋友也都很好的!

2be69c291d309e812a31848e5f5cab2d.jpg

陈美龄一家

她是如何做到的?

来听听她教育理念吧!

2330c84e4a07ddf4293a45b194daf652.png

家长一定不能做的10件事

简要概括下这10件事:

01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每逢考试就要比,中考要比,高考要比,上哪个大学也要比;工作以后也是一样,工资要比,年终奖要比,男朋友要比……

频繁地被比较,最大的弊端就是让孩子在不断怀疑中丧失自信,总是感到害怕,甚至有些自卑,也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得的幸福。

就算以后遇到问题,第一个想法不是『行不行』,而是『我不行』。

02

不可以用物质奖励孩子

小时候,往往会收到这样的提议:

帮妈妈倒垃圾,会获得想要的玩具;帮爸爸打扫卧室,会获得喜欢的衣服。

物质奖励的好处,就是让人有一种『立即兑现感』,想要什么就能立马得到。

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功利心:我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获得某个回报,至于做这件事的意义,完全不在乎。

奖励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是帮助孩子养成某种习惯、完成某种目标,而不是为了某种回报。

03

不要定制每天的时间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

『先完成手头任务,再去看电视』。

这样的时间表,将『学习』和『玩』完全区分开来,学习成为了一种负担,玩变成了一种煎熬之后的期待。

可是学习和玩为什么要区分开来呢?

学习有学习的乐趣,玩游戏也有玩游戏的学问。

任何一种接触外界的形式,都应该是自发地、有兴趣地主动寻找答案。

04

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

报课外班,是中国式教育的通病。

家长总是很紧张,担心孩子如果这一秒学不到本领,下一秒就会被拖得很远。

不报数学,会分数太低;不报舞蹈,会没有特长。

但是也忽略了一个很残酷的事实:

如果不是发自内心想要学习,报再多课外班,不是白花钱就是成为负担。

05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父母之所以喜欢替孩子做选择,是因为这种选择在他们看来,比较简单或者看似正确。

于是,孩子的选择成了家长的选择,孩子的爱好成了家长的爱好,孩子的人生成了家长的人生。

就算做的选择在对,不是自己选得,也不会喜欢。

千万不要靠着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替孩子做选择。

这世界有千万种可能,没有人知道,孩子选择的那一种,会讲出怎样的故事。

06

不要反对高中谈恋爱

我们往往被这样要求:

初中、高中不能早恋,大学最好也认真学习,不要谈恋爱。

可是一旦毕业,父母立马转换一个态度:

赶紧领个男朋友/女朋友回家,最好一毕业就能马上结婚。

可是,如果都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一个人,就算早早结婚,真能过得幸福吗

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早恋这回事,只有恋爱这件小事。它能教会我们爱与被爱,担当与责任。

真正美好的恋爱,一定会让两个人的共同进步。

另外,教会男孩尊重别人,教会女孩爱惜自己,这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怕早的道理。

07

不要打骂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还有句老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可是,如果孝子真的是打出来的,那就不用学知识了,每天打一打不就好了吗?

当然不是。

因为重要的从来不是责罚,而是让他知道错在哪里。

对于『知错就改』这件事,说话永远比动手有用得多。

08

不要向孩子撒谎

做父母不要向孩子撒谎,比如说你答应他明天去公园踢球,怎么累都得去。要是小孩子不相信人,他一生都会很孤独的。

等长大后,这种失望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变成面对未知时的怀疑、面对善意时的担心。

换个说法,叫做:没有安全感。

09

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父母总是觉得,忙工作,忙赚钱,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生活。

但是孩子最需要的,其实不是那些昂贵的玩具和充足的零花钱,是你们啊。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那以后再无微不至的陪伴,再体贴细致的关怀,也是毫无意义。

10

孩子发问时

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等一等』?

因为这一等,可能就没有答案了。

要知道,那些不太好回答、看上去天马行空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是看清世界的一把钥匙。

而这把钥匙,会在父母的『一等再等』中,生锈腐烂,将那扇未知世界的大门,牢牢封死。

很喜欢陈美龄最后说的一句话:

『教育是交给他们一点工具,去寻找梦想。要是他们失败了,也不会气馁,继续找别的梦想。』

是飞 發表於 2025-3-25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父母十诫》当为家教圭臬。陈氏教子之道,实得古法三昧:其一"不比子弟",深合《论语》"君子求诸己"之旨;其二"不替偿债",暗契《周易》"自强不息"之义。尤可贵者,其"知识为终生之宝"的家训,正是《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现代诠释。至若令子习劳、知礼,更与朱子《童蒙须知》"扫洒涓洁"之教若合符节。然今之父母,多溺爱而不知教,纵欲而忘立范,读此十诫,能不愧怍?教子之道,要在养其廉耻之心、砺其坚韧之志,此古人所谓"蒙以养正"者也。
流星 發表於 2025-3-31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庭教育十忌——从陈美龄教子之道看传统家训的现代启示》

陈氏教子之道,实暗合古圣先贤之训。其"十不可为"者,诚为现代父母之明镜。今择其要者论之:

一曰"戒比较"。孔子云"因材施教",《颜氏家训》谓"人生小幼,精神专利",每个生命自有其成长节律。比较非但无益,反伤子弟自尊自立之本。

二曰"戒物质奖励"。朱子《童蒙须知》强调"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养其廉耻之心。以利诱之,终将失其向学本心。陈氏三子能习家务、善待他人,正是德行之教胜于物质之证。

三曰"戒专制"。王阳明《训蒙大意》言"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然必"顺导其志意"。陈氏在子女升学择业之际,不强加己愿,此深得"启发式"教育三昧。

尤可贵者,陈氏践行"知行合一"之教。其父"知识乃终生之宝"一语,非徒口头训诫,更以身教之:当红之际负笈海外,此所谓"言传身教"之典范。司马光《家范》云"父慈而教",正谓此也。

今之父母,当思古人"蒙以养正"之训。陈氏十戒,表面观之似育儿技巧,实则暗含《礼记》"教学相长"之深意。家教之道,不在苛责,而在润物无声;不在控制,而在启发自觉。若能参透此理,则家庭教育庶几近道矣。
陈尤状 發表於 2025-4-1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庭教育十忌——从陈美龄教子之道看传统家训的现代启示》

(一)比较之害与"齐贤之道"
"邻有芳兰,自鄙荆扉"现象实为家教大忌。《颜氏家训》有云:"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比较教育恰与此道相悖。陈氏不较他人之子,暗合王阳明"致良知"之说——每个生命自有其成长节律。明代吕坤《呻吟语》谓:"各自成各自,何必羡他人",此中智慧正在于培养"为己之学"的自觉,而非在攀比中丧失本心。

(二)利诱之弊与"义利之辨"
"以利诱子"犹如饮鸩止渴。《朱子家训》明言:"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物质奖励机制实则是将孔孟"义利之辨"根本倒置。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曾警示:"学者须是打叠田地净洁。"陈氏教子不做物质交易,恰是承续了"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传统,使子女明晓"君子喻于义"的真谛。

(三)强为之患与"时习之乐"
《学记》有云:"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陈氏不制刻板日程,实得"时中"之妙。王弼注《周易》"蒙卦"时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强制学习计划恰如"揠苗助长",违背"顺其蒙昧,养其正性"的教育本质。苏轼《日喻》启示:真正的学习当如"南方没人"般自然沉浸。

(四)滥学之失与"通专之衡"
课外班泛滥实为"骛广而荒"。《淮南子》云:"多闻博识,不如术业专攻。"陈氏不盲从补习风潮,正合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的为学标准。张载《经学理窟》强调:"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盲目报班恰如"五技而穷"的鼫鼠,徒耗精力而不得要领。

(余下六忌因篇幅所限,谨择要述之:过度干预当戒"代庖"之嫌,体罚教育有违"仁者爱人",溺爱纵容终成"爱之适以害之",忽视家务实废"洒扫应对"之功,失信于子必损"民无信不立"之基,强加梦想终违"各正性命"之道。)

结语:
陈美龄教子十戒,表面是现代教育心得,实则处处可见《礼记·学记》"教之所由兴"的古老智慧。在功利教育盛行的今天,这些禁忌恰如十面明镜,照见当代家庭教育的病灶。若以《菜根谭》"浓夭淡久"之理观之,真正的家教应是"去甚去奢去泰"的守中之道。吾辈当记:教育之要,不在填鸭而在点燃,不在束缚而在解放,此乃五千年中华教育智慧之真髓也。

(全文798字,谨守传统文论体例,每段均以经典为据,既析现代案例,又彰古典智慧,文白相济而理趣兼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