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人在社会生存的必备品质,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你知道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吗? 一、自信心的作用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自信心』这种东西是我们成功后的一种『良性情感』而已,同时,它也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成功,但是不是必备的原因,而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们的成功。 例如:就算我们没有『自信』可以把一个『瓶子』打翻在地,但我们的大手一挥,那个『瓶子』不是照样『打翻在地』了吗? 所以,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办不成,并不是因为缺少『自信『。而是缺少其他的心理要素,比如我们的恒心,我的信念等等。 但是,也不能说有没有自信都不重要,恰恰相反,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也许在打翻一个瓶子的小事上看不出来,因为不管你有没有自信,你都能很轻松的打翻瓶子,但是对你越是困难的事情面前,自信心的作用越明显,往往越有自信的人越能更好地处理它们。 二、孩子的自信来源 1、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能做到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本身也都是自信的人,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所以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逼着孩子去代为完成。 精神科医生认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数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了学校和社会。 2、尊重使孩子自信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内在的,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美国学校一直强调『鼓励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学生们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3、赞赏使孩子自信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4、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