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傷寒,用經方,妙用藥,精臨證。經典是中醫的靈魂,臨床為中醫的根本。
•上溯岐黃之道,下逮諸家之說,力倡仲景之學,博採眾長,具有鮮明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
•善用經方,不棄時方,古今接軌,經時結合,創製新方,臨床擅於治療肝膽病、脾胃病、腎病等。
•致力於燕京醫學的發掘整理與傳承發揚,教學、科研、臨床齊頭並進。
•注重中醫藥文化傳承,自覺弘揚中華文化精髓。
『燕京劉氏傷寒學派』是以研究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為主題,尤其以繼承發揚傷寒泰斗劉渡舟教授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為特點的中醫學術流派。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燕京劉氏傷寒學派』 具有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鮮明的學術思想,臨床療效卓著,善用經方治療內、婦、兒科疾病,其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受到醫界同仁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歷史沿革】
『燕京劉氏傷寒學派』之源為民國名醫王志遠、謝泗泉二位先生。其中,王志遠是民國時期遼寧營口市一位頗具聲望的名醫,在營口市開設『德育堂』,招收學徒,培養中醫人才。而謝泗泉先生則是引領劉渡舟走進中醫殿堂的另外一位啟蒙老師,謝泗泉高風亮節,知識淵博,除精通醫學外,又善於書畫詩文,是當時遼寧乃至東北的著名人士,當時他在遼寧大連市開設『壽民藥房』,聲震遠近。
『燕京劉氏傷寒學派』的創始人是劉渡舟,其生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劉渡舟在少時由王志遠開蒙,更在名醫謝泗泉處深造,謝泗泉將其畢生之學傾囊相授,而且為其選擇了研習傷寒,法宗仲景的道路。劉渡舟數十年焚膏繼晷,刻苦鑽研奮鬥,在研習傷寒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方證相對論』『古今接軌論』『火證論』 『水證論』等學術觀點;總結出活用經方『瀉心劑』『柴胡劑』『苓桂劑』『四逆劑』『麻黃劑』等臨床運用的法則與經驗;創造性地提出法於仲景,又別於仲景,合於古法又適於今用的柴胡解毒湯、柴胡鱉甲湯、柴胡活絡湯、三草降壓湯、荊防腎炎湯等諸多新方。劉渡舟的學術經驗博大精深,他嘔心瀝血,將經驗傳於弟子、驗於臨床,逐步享譽全國,名揚海外,為『燕京劉氏傷寒學派』的形成、壯大與迅速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該派的開源之人。
劉渡舟(中)與學生們交流探討。
劉渡舟從事中醫教育工作數十年,培養了大批各層次的中醫人才,其中包括碩士生、博士生多名,入室弟子數十名。劉渡舟的學術經驗,先是經過傅士垣、聶惠民、郝萬山、孫志潔等人在傷寒、金匱教研室的教學與臨床中傳承,繼之再通過研究生教育以及師帶徒的方式,培養了裴永清、王慶國、高飛、傅延齡、李宇航、陳明、賈春華、劉寶華、劉燕華、劉秋華等,其中以王慶國、傅延齡、李宇航、陳明、賈春華等5位博士生導師為傑出代表。他們秉勤奮刻苦之德,從劉渡舟那裡汲取營養,對其學術思想進行承納、吸取、運化、發展。現如今,他們已經成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傷寒學、金匱要略的學術帶頭人,在繼承劉渡舟學術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對仲景學術思想和經方運用深入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確立了在全國仲景學界的領頭地位。百川派別,澤被萬物,在學術隊伍建設上,『燕京劉氏傷寒學派』亦頗有成就,已經培養弟子及再傳弟子300餘人,從習者眾,影響面廣,成為全國仲景學術研究的一股主導力量。
【傳承發展特色】
主流傳承譜系清晰
『源』『流』『派』是構成中醫學術流派的基礎框架,又是流派傳承和發展的重要環節。『燕京劉氏傷寒學派』以民國名醫王志遠、謝泗泉為源(第一代),遙承仲景,奠定基石;以劉渡舟為首(第二代),開門立派,啟蒙授業;以王慶國、李宇航、傅延齡、陳明、賈春華等為代表(第三代),承前啟後,道韻流長;以趙琰、王雪茜、鐘相根、李成衛等為代表(第四代),兼收並蓄,發揚光大。『燕京劉氏傷寒學派』傳承譜系清晰,學術特色明顯,發展迅速,規模龐大,科研、學術、臨床齊頭並進,成為影響海內外各中醫學派發展的典範。
學術特色明顯
本學派的『方證相對論』『辨證知機論』『古今接軌論』『火證論』『水證論』『濕證論』等學術觀點,合於古法又適於今用,創製了柴胡解毒湯、柴胡鱉甲湯、柴胡活絡湯、三草降壓湯等新方;劉渡舟弟子提出的『病證結合,方證相應』『方劑的兩次管轄與約束』『方劑的量效關係』等學術思想,法於仲景,又別於仲景,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在全國傷寒學派中獨樹一幟,無可替代。
規模龐大,發展迅速
自20世紀40年代劉渡舟創建本學派至今,短短幾十年間,『燕京劉氏傷寒學派』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已達300人以上,其隊伍擴大之迅速,足以證明流派發展模式的合理性及學術思想的實用性。
教學、科研、臨床齊頭並進
王慶國等人完成的『經方現代應用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教學上,本學派傳人王慶國、李宇航等擔任國家重點學科傷寒論學科帶頭人,主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傷寒論】統編教材3部,並且擔任國家級精品課程【傷寒論】主講教師,藉助北京中醫藥大學BB 網絡教學平台,將【傷寒論】課程初步建設成為了國內同行業一流、具有自己教學特色並具備示範作用和輻射能量的精品課程。科研上,王慶國、李宇航、趙琰等已主持多項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致力於從全新的角度解析經方作用的物質基礎。臨床上,各弟子繼承發揚劉渡舟的學術經驗而又各有側重,知守善變,多方採擷,療效確實,服務患者,造福蒼生。
影響範圍廣泛
20世紀90年代,劉渡舟主持召開了首屆亞洲仲景學說學術大會,還多次應邀東渡日本講學,並赴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訪問交流。而其弟子亦應邀赴日本、韓國及全國各地等講學,其學術思想影響海內外各學術流派。『燕京劉氏傷寒學派』又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兩個獲批建設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之一,且在全國篩選中綜合排名名列前茅。
【代表性傳承人】
劉渡舟名家研究室啟動儀式合影。
謝泗泉
謝廷麒(1875-?),字泗泉,號覺非龕主,清泉山人,陝西寧羌人。謝廷麒聰慧有雋才,九歲就能寫詩,聞名於世,有『人龍』之美譽。後師從舉人李雁洲,學習書畫詩詞和醫學。之後謝氏來大連寓居,居於市內南山附近,創辦壽民藥房,懸壺行醫,『京滬求醫者,尚不憚跋涉以來』。同時他與隱居於大連的名人以及地方名士多有往來。
劉渡舟
劉渡舟(1917-2001),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傷寒論專業首批博士生導師,遼寧營口人。劉渡舟16歲正式拜師學醫,凡7年之久,博學強記,孜孜不倦,對中醫四大經典及後世名家醫著內容嫻熟於心。出師後懸壺大連,每以奇方愈頑疾沉疴;又寬厚仁愛,待人誠懇,故備受患者稱頌,醫名噪起。1950年,考入衛生部中醫進修學校學習,學習西醫基礎知識及臨床課程,畢業後在北京行醫。1956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傷寒教學與研究工作,是我國首批中醫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之一。
劉渡舟致力於中醫教學、醫療、科研工作多年,上溯岐黃之道,下逮諸家之說,力倡仲景之學,博採眾長,學驗俱豐,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和醫療風格。劉渡舟非常重視【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對六經的實質有獨到的見解,認為六經是經絡、臟腑、氣化的統一體。【傷寒論】主論外感風寒,兼論內傷雜病,因而六經辨證不但用於外感病,而且廣泛用於臨床各科疾病。劉渡舟精研金元四大家之說,對劉完素的火熱論、李東垣的脾胃論、張從正的攻邪論、朱丹溪的養陰論,皆反覆琢磨,窮其理致,采其所長。對後來崛起的溫病學派葉天士、吳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的著作亦頗有研究,其中治火、治濕和養陰之法,為劉渡舟臨床所常用。臨證時,劉渡舟十分強調抓主症,他認為主症是綱,抓住了主症就是抓住了疾病的綱領,綱舉則目張。劉渡舟推重經方,不薄時方,並提出『古今接軌』的論點,主張方證相對,有證有方,在診治許多疑難重症時,每能出奇制勝。劉渡舟臨床善治內科、婦科、兒科疾病,尤對肝病、心臟病、腎病、脾胃病、痿證、痹證、眩暈、失眠等病有獨到經驗,用藥以精簡靈驗著稱。在其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創製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劑,為中醫臨床做出了傑出貢獻。劉渡舟臨證之餘,筆耕不輟,著述頗豐,曾在全國多家中醫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其中【傷寒論校注】一書,是宋代治平年以後一千多年來,又一次由中央政府組織校注的【傷寒論】,此項成果榮獲199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傷寒論十四講】和【傷寒論通俗講話】在日本翻譯出版,名為【中國傷寒論解說】。
王慶國
王慶國(1952-),醫學博士,終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帶頭人,北京市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傷寒論】主講教師。擔任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基於『肝藏血主疏泄』的髒象理論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曾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及全國首屆百名傑出青年中醫稱號。
王慶國在長期從事【傷寒論】的研究過程中,很好地繼承了經方大家劉渡舟關於經方運用與研究的學術思想,先後對半夏瀉心湯、四逆散、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等經方的作用機理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獲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結果。他基於對這些研究結果的分析和理解,相繼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學術思想。例如,對於經方的研究和發展,認為應立足於經方的現代適用性,通過吸納現代科學技術,發掘經方的科學內涵,從而為經方臨床應用提供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對經方不同的研究層次,也提出了相應的指導原則,如對於中藥複方機理研究,提出了『病證結合,方證相應』的指導思想,對於中藥新藥創製,提出應遵循『部分替代,局部優化,質量可控,療效提高』的原則。這些創新性學術思想的提出,都是對『燕京劉氏傷寒學派』學術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臨床方面上,他善用經方,不薄時方,多方採擷各取其長,對多種內、婦、兒科病種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療效突出。
李宇航
李宇航(1960-),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臨床基礎『經方防治常見病、疑難病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傷寒學學術帶頭人,『中醫四大經典』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分會主任委員。
李宇航在傳承發揚『燕京劉氏傷寒學派』的學術經驗及推廣應用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繼承發揚劉渡舟的學術思想,提出『四逆散開闔以運樞機』的學術觀點,善於運用運轉三陽三陰樞機之法,臨床治療多種常見病、疑難病,例如膽囊炎、膽結石、抑鬱焦慮等,取得滿意療效。繼承發揚劉渡舟 『方證相對論』的學術思想,提出『證候要素』與『方劑要素』相對應的組方思路,並靈活應用於臨床,提高了經方現代應用的靶向性,擴大了經方的使用範圍。繼承發揚劉渡舟的學術思想,臨床辨證治療六經病及各種疑難雜病。特別是在繼承劉渡舟運用半夏瀉心湯『寒溫並用』『調和脾胃陰陽』『斡旋中焦氣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繼承劉渡舟治療肝膽疾病的學術經驗,臨床靈活運用柴胡劑群,如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越湯,以及劉渡舟的經驗方如柴胡解毒湯、三草解毒湯、柴胡活絡湯、柴胡鱉甲湯等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肝氣竄等,療效顯著。繼承劉渡舟治療高血壓病的學術經驗,臨床運用劉渡舟驗方三草降壓湯、清肝瀉火湯等,總結化裁、靈活變通,在繼承的基礎上創製了七草降壓湯等,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