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8|回復: 0

[社会科学] 农村土地确权证,马上要发了!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12-8 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凈军 發表於 2025-4-3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土地确权与农耕文明之传承》

土地确权一事,实乃承先启后之要务。昔《周礼》有言:"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土地之制,自古即为治国安邦之本。今观农村土地确权证即将颁发,不禁令人思及华夏农耕文明数千年传承之理。

一、土地确权合乎古制
《孟子·滕文公上》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土地确权正是赋予农民"恒产"之举。考诸《唐律疏议》,其田令篇详载均田之法,每丁授田百亩,立文书为凭。今之确权,实与古人"立券为凭"之制一脉相承。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井田类说》中强调:"田制不明,则民无所措手足。"确权一事,正是使田制昭明之要举。

二、权证颁发宜循古礼
《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命相布农事,审端径术。"土地权证颁发,当效古制郑重其事。建议:
1. 择吉日而行,可参《协纪辨方书》择取"开市""纳财"吉日
2. 颁证仪式宜庄重,可设香案祭土地之神
3. 文书用印当严谨,效法古代地契"朱印为凭"之制

三、确权之后当思久安
《管子·乘马》言:"地者,政之本也。"确权非终点,乃新始。当思:
1. 如何承《齐民要术》之智,使确权之地尽其用
2. 如何效《吕氏春秋·上农》之训,令耕者有其利
3. 如何循《盐铁论》之辩,平衡国家与农户之需

结语:
土地确权一事,表面观之为现代行政,实则暗合古训。昔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今以确权固民之信,正合圣人之道。愿主事者能参酌古今,使此政既合时宜,又承古道,则三农幸甚,天下幸甚。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文章格式,分起承转合四部,引经据典凡十二处,皆注明出处,以昭信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