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0|回復: 0

[古文观止] 语音版〖孟子〗赏析(43)贵德尊士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7-1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孟子〗赏析(43)贵德尊士

——第六单元 论政治第四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六单元的第四节,节选自〖公孙丑上〗,孟子指出,国君求荣避辱的方法,是施行仁政,贵德尊士,任贤使能,防患未然。

孟子直截了当地告诫诸侯们,施行仁政才能获得尊荣,不施行仁政只会遭受耻辱。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居下』,指处于低洼潮湿的地方。这是孟子针对那些只想获得尊荣,却不愿施行仁政的国君而发的议论,意思是说:『国君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荣耀;残暴不仁,就会使国家衰亡,自己蒙受耻辱。现在的国君只知道憎恶耻辱,却又自处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潮湿的地方一样。』

接着,孟子提出施行仁政的三个重要原则。他说:『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这里的『闲暇』二字,指国家安定,没有内忧外患。『及是时』的『及』字,指趁着。『及是时』,就是趁着这大好时机。『明其政刑』的『明』字,指修明。『政刑』,指政教和刑罚。『明其政刑』,就是修明国家的政教和刑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真的憎恶耻辱,不如崇尚道德,而又尊敬贤士;使有贤德的人居于高位,使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在国家安定、没有内忧外患的时候,抓紧时机修明政教和刑罚。如能这样,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服于他的。』这段话简明扼要,却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是这一节中的重点内容。孟子强调了施行仁政的三个原则:一是『贵德而尊士』,国君只有崇尚道德,尊敬贤士,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推行仁政创造条件。二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古往今来的一切历史都证明,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举用贤才治国理政,是推行仁政的关键所在。三是『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就是要趁着国家安定太平,既无内忧,又无外患的宝贵时机,抓紧修明政教和刑罚。这一条,体现了孟子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重要思想。

为了强化对忧患意识的认识,孟子引用了〖诗经•豳(bīn)风•鸱(chī)鸦〗中的诗句:『〖诗〗云:「迨(dài)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音móu)牖(音yǒu)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这里的『迨』字,读四声,与『及是时』的『及』字同义,指趁着。『彻彼桑土』,就是剥取桑树根的皮。『绸缪牖户』,就是缠结修补出入的洞口。牖户,本意是窗户,这里指鸟巢的通气孔和出入洞口。『今此下民』一句,是以鸱鸦的口吻说的,它们的巢在树上,所以称树下的人为『下民』。『或敢侮予』的『或』字,指谁。『予』字,是〖诗〗中的鸟儿自称。诗的大意是:『鸟儿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剥取桑树根上的皮,缠结修补出入的洞口。如今这些树下的人们,有谁还敢欺侮我呢?』成语『未雨绸缪』就出典于此。孟子又引用孔子对这首诗的点评,进一步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其知道乎』的『其』字,指大概。『道』字在这里的含义,是借〖诗〗中鸟儿未雨绸缪,比喻君子治国也要防患未然。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这首诗的人,很懂得防患未然的道理呀!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

孟子接着说:『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音pán)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般乐怠敖』的『般』字,读二声,原意指大船,引申意为游乐。『怠』字,指怠惰。『敖』字,与遨游的『邀』字同义,指出游。『般乐怠敖』,就是任情作乐,怠惰遨游。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国君却趁着这个时候任情作乐,怠惰遨游,这是自找祸患。祸患和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这一段论述,涉及到天人关系问题。于是,孟子引用〖诗经〗、〖尚书〗中的言论,以表达他对天人之道的看法。他先是引用了〖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诗句:『〖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永』字,指长久。『言』字,是语助词,无意义。『命』字,指天命。诗的大意是,『长久地配合天命而行,自己去寻求更多的幸福。』孟子引用此诗,意在告诉诸侯们,要求荣而避辱,只有靠自己,只有自己依照天命而行,才能寻求更多的幸福。之后,他又引用〖尚书·太甲〗中的话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孽』字,指灾祸。『违』字,指逃避,躲避。『活』字,指生存,保持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可就不能活命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进一步强调了人的荣辱祸福,皆系于自身的道理。

从以上两处引用来看,孟子在天命与人事的关系上,更加注重人为努力的因素。这两首诗,为孟子开宗明义提出的『仁则荣,不仁则辱』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附: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①,不仁则辱②;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③也。

『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④;贤者在位⑤,能者在职⑥;国家闲暇⑦,及是时⑧,明其政刑⑨。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⑩:「迨⑾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⑿,绸缪牖户⒀。今此下民⒁,或敢侮予⒂?」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⒃!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⒄,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⒅:「永言配命⒆,自求多福。」〖太甲〗⒇曰:『天作孽,犹可违(21);自作孽,不可活(22)。」此之谓也。』

——〖公孙丑上〗

【注释】 

仁则荣: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光荣。

②辱:指国家衰亡,遭受耻辱。

③居下:处于卑湿的地方。

④贵德而尊士:崇尚道德又尊敬贤士。

⑤贤者在位:使有贤德者居于高位。

⑥能者在职:使有才能者担任要职。

⑦闲暇:指国家安定,无内忧外患。

⑧及是时:趁这时候。及,趁,乘。

⑨明其政刑:修明国家的政教刑罚。

⑩〖诗〗云:〖诗经•豳风•鸱鸦〗说。

⑾迨:及,趁着。

⑿彻彼桑土:剥取桑树根的皮。彻,通『撤』,剥取。桑土,桑树根,此指它的皮。 土,通『杜』,音dù,根。

⒀绸缪牖户:缠结修补出入的洞口。绸缪,缠结修补,使其牢固。缪,音móu。牖户, 窗户,此指鸟巢的通气孔及出入洞。牖,音yǒu。

⒁今此下民:如今在此树下的这些人。这是以鸱鸦的口吻说的,其巢在树上,所以称人为『下民』。

⒂或敢侮予:谁敢欺侮我呢。或,谁。予,〖诗〗中鸟自称。

⒃其知道乎:大概懂得防患未然的道理吧。其,大概。此〖诗〗以鸟之未雨绸缪,比喻君子治国,也应当防患未然。

⒄般乐怠敖:任情作乐,怠惰遨游。般,音pán,大船,大。怠,怠惰。敖,通『邀』,出游。

⒅〖诗〗云:〖诗经•大雅•文王〗说。

⒆永言配命:长久地配合着天命行事。永,长久;言,语助词,无义。命,天命。

⒇〖太甲〗曰:〖尚书·太甲〗说。〖太甲〗是〖尚书〗中的一篇。太甲是商汤的嫡孙,商朝第四位帝王。即位后,因荒淫无道,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因其能悔过,伊尹乃迎其回归复位,并作〖太甲〗以戒之。

(21)天作孽,犹可违: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避。孽,灾祸。违,逃避。

(22)自作孽,不可活:自己造成的灾祸,那就不能活命。活,生,保持生命。 

【译文】

孟子说:『国君施行仁政,国家就兴隆,民生就安足,就可得其光荣;残暴不仁,就会使国家衰亡,自己蒙受耻辱。现在的国君只知道憎恶耻辱,却又自处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自处于低洼潮湿的地方一样。

『如果真的憎恶耻辱,不如崇尚道德,而又尊敬贤士;使有贤德的人居于高位,使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在国家安定无内忧外患的时候,抓紧修明政教和刑罚。如能这样,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服于他的。〖诗经〗说:「鸟儿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剥取桑树根上的皮,缠结修补出入的洞口。如今这些树下的人们,有谁还敢欺侮我呢?」孔子说: 「写这首诗的人,很懂得防患未然的道理呀!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

『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国君却趁着这个时候任情作乐,怠惰遨游,这是自找祸患。祸患和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说:「长久地配合天命而行,自己去寻求更多的幸福。」〖尚书•太甲〗说: 「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可就不能活命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