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曾记述孔子在齐国时遭遇的这样一件事:
孔子行车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一位贤人程子,二人停车相语。谈话中,孔子知道程子生活有困难,就吩咐子路:“取下车上的彩帛十匹(当时彩帛可以代替金钱,以物易物而流通),以赠先生。”
但是子路不愿意,就假装没听见。于是孔子又作吩咐,子路只好照办。
程子走后,子路不高兴而责怪孔子:“我过去听您说过,君子不在路上交新朋友,就像女子不能没有媒人就出嫁一样。那么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孔子回答:“《诗经》中不是有这样的话吗?‘田野上的蔓草,沾上了雨露。偶然遭遇一位美人,令我特别地心动。虽然是仓促相遇,也要满足心愿。’(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宛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齐国这位程子,是知名的贤人。今天碰巧与他邂逅,如果我无所表示,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那将令我遗憾。做人的大原则当然不能违背。但小道理,是可以随机应变的!”①
由上述这则轶事,不仅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性情中人,而且反映了孔子处世所具有的灵活态度。
《论语》中记述了一则孔子教诲儿子学诗的故事:
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何新译文》
陈亢问伯鱼:“您听到过(孔子)特殊的教诲吗?”伯鱼答:“没有。但有一次他独自站在那里,我匆匆经过庭院,他问我:‘你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不学《诗》,就不会讲话。’我回去后便去学《诗》。又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匆匆经过,他问我:‘你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不学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我回去后便学礼。我私下只听到过这两次教诲。”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只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三种收获,知道了《诗》,知道了礼,还知道了君子疏远于自己的儿子。”
关于《诗经》的意义,孔子还有许多精辟论述。如:
——孔子说:“《诗经》中的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情思纯正无邪’。”
——子夏问说:“‘嫣然而笑妩媚呀,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呀,搽点白粉儿真漂亮啊。’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呀?”孔子说:“先渲染彩色,再复归于素白。”子夏说:“而后就施之以礼节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卜商啊!以后可以同你一起讨论《诗经》了。”
——孔子说:“弟子们为何不学一学《诗》?《诗》,可以激发志趣,可以观察事物,可以使人友善,可以使人发泄。近之可以服侍父母,远之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使人认识很多鸟兽草木的名称。”
——孔子对伯鱼说:“你研读过《周南》、《召南》吗?一个人如果没有研读过《周南》、《召南》,那不就像面对着墙壁而呆立么?”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欢乐而不放纵,愁思而不哀伤。”
——孔子与鲁国太乐师讨论音乐,说:“音乐的道理很容易了解:开始演奏时,低沉;随后,响亮,交错,绵延不绝,直到完成。”
——孔子谈及《韶》乐:“真美呀,又真是仁善呵!”又评论《大武》之乐:“真美,但不够仁善。”
——子贡说:“处于贫困却不卑谄,处于富贵却不骄慢,这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比不上处于贫困仍乐于闻道,处于富贵仍爱好礼节呀。”子贡说:“《诗经》上说:‘(像加工玉器象牙那样)有切有擦,有雕琢有研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阿赐呀,现在就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前面你就理解了后面!”
——孔子说:“(我)立志于求道,坚守于正德,归依于仁善,悠游于艺术。”
——孔子喜爱吟诵的,有《诗经》、《书经》。主持礼仪时,都诵读正音。
——孔子说:“从学《诗经》为开始,以修礼仪来自立,通过音乐而育成。”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后,要整理乐曲,使《雅》归雅乐、《颂》归颂乐,各自配上合适的乐曲。”
——孔子说:“会背诵《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事,却行不通;出使于外,又不能独立应对;即使会背诵得多,又有什么用?”
——孔子说:“对言辞只要能作到清晰地表达就可以了。”
《注:以上摘自何新《论语新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