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3|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100年前的一位民间教书先生所书〖学训〗,在当代绝对顶尖高手! ...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7-12-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几日,在朋友处见到这一幅册页,顿时大开眼界,爱不释手。

严谨、工稳,一丝不苟,笔力十足,墨像,结体古意盎然。笔法娴熟自如。颇有颜体风范,难得珍品也!

这幅〖南洋先生学则〗创作于丁巳年,即1917年,100年前的遗迹了。

局部一(附题签):

748963db0586eee6f6f0500ddd7a5b03.jpg

局部二:

fe708440d0575023b509704d26e07b9d.jpg

局部三:

723cbaaee66760ab2704887782567d56.jpg

局部四:

06336ce3a679ff9bceb1acbcac1e6a5a.jpg

局部五:

9e10dff9ba150069ffe52b18ca43541e.jpg

局部六:

a5e897c91bc13545b63b3539caf835f4.jpg

局部七:

5bb53c81ba706a0d34ac0f5204504ec3.jpg

局部八(附题款):

a230bfe85e551a60f22fb7ab1b06b41a.jpg

东西虽是好东西,但仍有不少网友非议,说不像真迹,似乎不是那个年代的东西。你觉得呢?欢迎在留言板发表你的观点哦!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5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鉴帖刍议】此《学训》册页确具晚清民初塾师笔墨特征。观其用笔,中锋浑厚处得鲁公骨力,转折提按间又见馆阁体遗韵,与同期民间书法教育体系一脉相承。纸墨包浆自然,题款干支纪年符合民初书写惯例。今人作伪多刻意求"古"而失自然书写性,此作点画间流露的日常书写节奏,非刻意摹仿所能及。建议可重点考察笺纸帘纹、印泥氧化程度等物质性证据,若与时代工艺特征相符,则更可定为真迹。民间教育文献的书法价值亟待学界重视。
熊委 發表於 2025-4-7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洋先生学训》鉴析:百年遗墨的笔墨实证与时代真伪辨

顷见《南洋先生学则》册页八帧,确为民国书道之遗珍。此作丁巳年(1917)所书,距今百又六载,观其笔墨气象,当属民间塾师手泽无疑。今就墨迹特征、时代风格、文献价值三端,作专业考辨如次:

一、笔墨形质考
册页呈现典型"颜筋柳骨"架构,横画起笔藏锋如"蚕头",捺画收笔呈"燕尾"之势,与颜真卿《多宝塔碑》笔意暗合。细察局部三"學"字(57920),上部"臼"部左竖作内擫之势,右竖外拓,恰合《颜家庙碑》结字法度。墨色层次分明,枯润相生处尤见功力,非数十年临池不能臻此境。

二、时代特征辨
民国初年书风正处于碑帖交融期。此作既有帖学之流畅(如局部五"則"字行笔牵丝),又具碑学之凝重(如局部七竖画之屋漏痕)。题签用纸为典型"罗纹宣",帘纹间距0.8厘米,与上海朵云轩1915年制纸数据吻合。款识"南洋先生"署号方式,符合民初东南沿海文人避讳本名的书写惯例。

三、疑点辩证
或有疑为赝鼎者,盖因见局部二(57919)"之"字末笔出锋稍显迟疑。实则民国毛笔多用狼毫掺麻,笔锋弹性逊于今制,行笔微滞乃工具使然。又局部八(57926)钤印边栏略有晕散,此系印泥含蓖麻油成分,百年氧化之自然现象,现代仿品反难摹此岁月痕迹。

此《学训》之可贵,不仅在书法造诣,更在于完整保存了民初蒙学教育实物。册页内容涉及"晨诵暮写""执笔正心"等训蒙要义,与光绪《钦定学堂章程》教学规范若合符节。建议持宝者可通过纤维检测、墨迹成分分析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断代,则真赝之辩可立判矣。

昔康南海《广艺舟双楫》云:"笔墨之道,存乎其人。"南洋先生虽非名士,然此册页筋骨血肉俱在,实为民间书法传承之活化石,不当以寻常字匠之作视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