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71|回復: 0

[傅山大红门] 马钱子

[複製鏈接]
傅大哥 發表於 2017-1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94a0bfabbb6a1deaa998926278456319.jpg

大红门〖中医药学〗334

昨天接诊了几个患者,他们非常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什么现在长息肉的人这么多呢?』

这个要普及一下知识!

根据3000例胆囊息肉患者统计,发病率年龄为23-55周岁,男性多于女性,有下列情形者较易患此病:

①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

②经常饮酒及进食肥甘厚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肥肉海鲜,动物内脏和饮食不规律;

③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烦燥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小;

④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

息肉是有危害生命的,必须要高度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好的选择~~

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3、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息肉恶变成为癌需要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

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从腺瘤向癌转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 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大肠粘膜细胞中癌基因(如APC 基因、K-ras基因等)与抑癌基因多种突变的累积形成了病理改变的生物学基础。

有些患者把胆,肠息肉当做胃肠病治了,就贻误了治疗,这个是我治疗息肉患者中得出来经验。

今天学习中草药~~~~~~马钱子,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炮制:果实成熟时摘取果实,取出种子,洗净附着的果肉,晒干,即为生马钱子。砂烫至鼓起并显棕褐色或深绿色,即为制马钱子。

  药材性状:钮扣状圆板形,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密被灰棕色或灰绿色绢状茸毛,自中间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有丝样光泽。边缘稍隆起,较厚,有突起的珠孔,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平行剖面可见淡黄白色胚乳,角质状,子叶心形。无臭,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有毒。归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肺利咽、止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应用内服:炮制后入丸、散,每次0.2~0.6克,大剂量0.9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浸水、醣磨、煎油涂敷或熬膏摊贴。内服,如按其成分番木鳖碱(士的宁)计算,一次量控制在6毫克为宜。内服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加至患者感觉肌肉有一过性轻微颤动为最佳有效量,此反应也表明不可再加量。主要用治风热郁肺咽痛、咳嗽、音哑,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使用禁忌:体质虚弱者及孕妇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运动员慎用,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高血压、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亦应禁服或慎服。据报道,麝香、延胡索可增强马钱子的毒性,故不宜同用。本品有大毒,过量易致中毒,初期表现为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继则颈项强硬,全身发紧,甚至角弓反张,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呈痉笑;严重者昏迷,呼吸急促,瞳孔散大,心律不齐,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验方精选~①治喉痹作痛:马钱子、青木香、山豆根等分。为末吹。(〖医方摘要〗)

  ②治热牙痛不可忍:马钱子半个,井花水磨一小盏,含漱,热即吐去,水完则痛止。(〖握灵本草〗)

  ③治半身不遂:番木鳖(马钱子),用香油炸,待浮起,取出乘热去皮为末,每服0.9克,黄酒下,汗出即愈。(〖良朋汇集〗三里抽筋散)

  ④治慢性中耳炎:马钱子1粒,打碎。放入碗中,加入茶油两许,放在文火上炖数十沸即成。用时将耳中浓液揩拭干净,然后用药棉蘸马钱子油塞入耳中,早、晚各换药1次。[〖浙江中医杂志〗,1987,(11):499页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