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9章〗孔子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适』字,指前往,到。『仆』字,此处为动词,指驾驭马车。『庶』字,指人口众多。『何加焉』的『加』字,指增益,进一步。『何加焉』,就是进一步该做什么呢?『富之』的『富』字,为动词。『之』字,指民众。『富之』,就是使民众生活富足。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前往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这里人口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众多了,进一步该做什么呢?』孔子说:『使民众生活富足。』冉有说:『已经富足了,进一步该做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 本章记载了孔子前往卫国时,与为他驾车的弟子冉有的一段简明而精彩的对话。在这里,孔子提出了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其中包含有三大要素:第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劳动力的多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标志性条件,而人口的多少又往往是衡量这个国家政治是否清明的晴雨表。『庶矣哉』,就是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而感到的惊喜。第二,要发展经济,惠民富民。凡事都有两面性,人口多了之后,如果他们生活困苦,就会产生『饥寒起盗心』的问题,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富之』,就是要让民众富裕起来。孔子论为政之道,首提『足食』(〖论语·颜渊〗),〖管子·治国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讲的都是这个道理。第三,要教化百姓。人民生活富足之后,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也会产生『饱暖思淫欲』的问题。因此,当冉有问民众富裕起来以后该怎么办时,孔子回答说『教之』,就是要加强礼乐教化,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涵养,提升他们的生活品位。 孔子认为,教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富而后教』,是他一贯重视并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富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教之』的工作,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精神支撑和国泰民安的千秋大业。孔子还强调,教化下属和民众,使他们知『仁』守『礼』,是为政者的重要责任。『不教而杀谓之虐』(〖论语·尧曰〗),如果不事先教育就去杀戮犯错误的人,就叫做残忍。孔子更反对那种不去教化民众就让他们上战场的行为,他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用没有经过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等于抛弃他们,践踏生命。 附: 【原文】 13·9子适①卫,冉有仆②。子曰:『庶③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④?』曰:『富之⑤。』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①适:前往,到。②仆:此处为动词,驾驭马车。③庶:指人口众多。④何加焉:进一步该做什么呢?加,增益,进一步。⑤富之:使民众生活富足。富,动词。之,指民众。 【译文】 孔子前往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这里人口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众多了,进一步该做什么呢?』孔子说:『使民众生活富足。』冉有说:『已经富足了,进一步该做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