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62|回復: 1

[国画欣赏] 吴冠中·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却很多。

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

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

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这些现象的屡见不鲜,

其中暴露的不是不懂艺术,而是虐杀艺术,

是没有文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吴冠中

9d86dfb4eb53d5baec3aeb3fae315840.jpg

43×96,〖冬雪漫野〗

7b73f16b5d27fd18d8f7ba0e6f1ab21e.jpg

45×69,〖秋塘余晖〗

当今艺术的收藏如火如荼,大量资本趋之若鹜。但是,对于艺术收藏的不断升温,投机者又想从中牟利,怎么办?那只有看结果了。比如,看头衔、看获奖,尤其是看国外的头衔与奖项。许多人不一定知晓国外各类奖项的奥妙,但是,冠上卢浮宫的名头,很容易被忽悠了。

bd3fc82680387449496ebb2045630355.jpg

45×69,〖秋风起〗

118917b015c15725283213ac19eaf98d.jpg
47×69,〖松龄鹤寿〗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句话既是艺术家们对社会的不满和鄙视,也是呼吁社会关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不会审美的教育是没有未来的,美育和文育应当是两条腿走路。而在唯有分数论英雄的当下,美育应当如何立足?

2c4ce518f87dcc3a32cf5ed2c8e0dfca.jpg
戴坡 發表於 2025-4-15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美盲之害甚于文盲:一个文明社会的审美危机

吴冠中先生"美盲比文盲更可怕"之论,实乃振聋发聩之语。今之中国,识字者众,然能辨美丑者寡,此非文明之进步,实为文化之隐忧。文盲不过知识之匮乏,美盲则是心灵之荒芜;文盲阻碍个人发展,美盲则腐蚀民族精神。

当今社会之怪现状,莫过于审美能力与物质财富成反比。诸多所谓成功人士,坐拥万贯家财,却将艺术收藏等同于股票投机,以卢浮宫之名行附庸风雅之实。此辈非但不能辨艺术之高下,反而以金钱亵渎艺术之神圣。吴先生所言之"虐杀艺术",恰是指这种将艺术异化为资本符号的野蛮行径。艺术本为心灵之镜,今沦为财富之秤,岂非文明之悲哀?

美育之凋零,其害有三:其一,使国民精神趋于粗鄙。当人们失去对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感知能力,则道德亦随之堕落。古人云"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正谓审美与道德本为一体。其二,阻碍创新思维之发展。审美能力实为创造性思维之基础,缺乏审美熏陶,则想象力枯萎,创造力衰竭。其三,导致文化认同之危机。一个不能欣赏自身文化之美的民族,必将在全球化浪潮中迷失自我。

改变此一现状,须从教育入手。美育不应再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点缀,而当成为教育之根基。宋代大儒朱熹曾言"格物致知",今之教育却只剩"致知"而弃"格物",使学子徒有知识而无审美。当重建"游于艺"的传统,使艺术教育贯穿人生始终。家庭当营造审美氛围,学校当开设系统美育课程,社会当提供丰富艺术体验。

吴冠中先生画作《冬雪漫野》《秋塘余晖》中所展现的意境,正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境界。若国人不能欣赏此中韵味,则五千年文明将成无源之水。美盲之治,其道在回归传统而不泥古,吸收外来而不媚外,使审美成为每个人的精神本能。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在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亦不陷于贫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