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冷作一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节气的来临,意味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隆冬季节。
小寒三候
中国的先民将天文气象与物候相结合用来指导农事活动,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因此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小寒的三候,也就是小寒节气中物候的变化。古人认为小寒有三候: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
雁北乡 雁北乡。乡,通向。秋风乍起,大雁成群结队飞往南方,等到春风送暖,它们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冬至以后,阳气回升,鸟儿是最先感受到这一点,便开始了向北的征程,到立春前后,差不多就都回来了。 鹊始巢 鹊始巢。鹊,也就是喜鹊,冬至以后,喜鹊也感受到阳气的回升,便开始筑巢。 雉始鸲 雉始鸲。雉也就是野鸡,古人认为雉是阳鸟(即鸿雁之类候鸟),雉鸣叫,是感于阳而后有声。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就写出了小寒三候的景象: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花信
这是三九隆冬天,春天离得却并不远。冬去春来,从小寒开始到谷雨,一共有四个月、八个节气、二十四物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相应,每候都有一种花赴约而来、绽蕾而开,因此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
花信风,即花开时节吹过的风。在最严寒的隆冬里,风若不信,则花不开,风若守信,则花不负约定,应期而来。小寒时节有三信:梅花、山茶与水仙。
先是梅花,独步早春、傲霜斗雪,点点挂疏枝。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带着傲雪的风骨,孤傲而清高,宋代林逋的梅花诗,影响尤为深远。他的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花疏疏落落,斜横的枝干投影在水中,写梅花散发的香味清幽,浮动在黄昏的月下。有梅花之风骨,也有梅花的韵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诗词大家读此都曾争相赞誉,后人更是将其誉为『绝唱』,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天文唯雪诗最多,花木唯梅诗最多。雪诗自唐人佳者已传不可屡数。梅诗尤多于雪,唯林君复暗香疏影之句为绝唱,亦未见过之者,恨不使唐人专咏之耳。』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而后有山茶花,艳丽的花色里藏着刚强,洁白的云朵里包含温柔。
山茶 宋·刘克庄 青女行霜下晓空, 山茶独殿众花丛。 不知户外千林缟, 且看盆中一本红。 性晚每经寒始拆, 色深却爱日微烘。
人言此树尤难养, 暮溉晨浇自课僮。
山茶花冬末春初次第盛开,在古人的记载中,有大如莲、红如血的鹤顶茶,有红、黄、白、粉为心的玛瑙茶,有千叶攒簇、色深少态的宝珠茶等等,不可胜数。
山茶 宋·王之道 开花不与众芳期, 先得江梅破白时。 犀甲鹤头微带雪, 画屏曾见两三枝。
再后来,又有水仙,清而不凡,秀而淡雅,飘然欲仙。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宋·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 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 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 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 出门一笑大江横。
水仙之所以叫水仙,一是因为其离不开水,二是因为其有仙人之姿,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古人观其傲霜斗雪的风姿,赏其清雅出尘的神韵,认为水仙有着独特人格象征——清贞。
山下
宋·宋伯仁 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 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
在梅花的幽香、山茶的艳丽和水仙的淡雅之中,不经意间,农历的一年又将过去。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雁北飞,梅先开,春天,已经不远。(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