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2|回復: 1

[中医养生] 喝水多加重湿气吗?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1-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说到湿气,真是个缠人的小妖精啊~

简直是妹子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早上起来,眼肿脸肿;

上午手肿,晚上腿肿。。

湿气重就肿啊。。

比肿更恼火的是,听说湿气重不能喝水,喝了会加重湿气,会更肿!

哦,有道理啊!

真的是这样耶,白天喝水多了,第二天感觉肿又膨胀了一层;

早上起来明显能感觉到手掌握拳都困难了呢;

到了下午小腿和脚面更惨,感觉鞋都要撑大了。。

肿就算了,关键是吃藕啊!

——难道湿气重,真的不能喝水吗?

湿气到底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湿气重到底能不能喝水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先搞清楚湿气到底是个啥?

它是怎么形成的?

进入我们身体的水,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

确切的说,进入我们身体的任何食物,水分

都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

才能成为可以被身体利用的水谷精微。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

所以水分是否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取决于脾胃的功能。

而脾『喜燥恶湿』。

所以脾胃功能弱,

身体获取的水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

沉积在了体内就成了湿气。

湿气重,进而又给脾胃的运化功能拖了后腿。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

导致脾胃越来越差,湿气越来越重。。。

脾胃差,体液运化就差、湿气自然重,所以健脾胃势在必行: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医院里ICU的重病患者,

一般输液的时候,会造成身体浮肿的现象;

而我们身体尚可的普通人,

如果生病输液的话,一般很少会造成严重的浮肿。

其实这就是因为重病人的脾胃功能比普通人差了许多,

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已经非常差了,

这时候输进来的药液不能被身体所利用,

充斥在细胞间隙,就很容易造成浮肿。

而这,就是湿气。

这样也就理解了,湿气其实是身体不能利用的废水沉积下来,

也就是身体里面的垃圾。

既然是垃圾,那就要被扔出去才对。

如果还不理解,那就可以想一下我们平时用的马桶。

(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在吃饭。。)

经常冲水的话,马桶是不容易堵的,

如果你家马桶堵了,里面才容易积水。

放在身体上

平时你多喝水,马桶就不会轻易堵!

马桶不堵,还会有积水(湿)吗?

到底能不能喝水?

但是吧,湿气这个东西就是很坏,

就是因为它没用了它还不走,占着茅。。

不不不,不能这么说,

身体就那么些地方,它不走,

第一,地方它占了,这么一来,就让我们不容易觉得口渴了。

毕竟废水也是水,身体内部组织就会觉得有水可用,所以感觉不到渴。

不渴就想不起来喝水。

没有新鲜的水进来,废水也不会挪地儿,

如果脾胃功能不能恢复,废水还会越来越多。

第二,占据了我们的细胞间隙,

让人看起来胖胖的,一捏肉还特别松软,DuangDuang的。

c22048318f425605c78e9a989daff194.jpg

所以,你说湿气重的人,该不该喝水?

怎么正确的喝水?

我们不能让湿气的霸道占地儿计谋得逞,水肯定还是要喝的,只是喝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

要小口多次地喝

这个我们尊敬的亲爱的张仲景先生早就在〖伤寒论〗里面教给我们了,『少少与饮之』就是要小口小口的喝,

就像那个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咱们大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啊,

春雨绵绵,一下好几天,整个大地都润透了,

而夏天的暴雨来势汹汹,往往只是湿了地皮。

小口多次地喝水,也会让脾胃运化起来更容易,

也就能让喝进去的水更容易地成为能被身体利用的水。

而同时还要注意,一定要喝热的水,

要稍高于口腔温度。

低于身体内部的水,

还要经过身体耗费能量加温才能被运化吸收,

无形中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使得脾胃更加虚弱。

经方来帮你

除了喝水的方法,恢复脾胃功能才是打败湿气的那个大Boss!

恢复脾胃功能,相当于提高地表的温度,

也就是祛除我们身体里的寒。

夏天地表温度高,雨水落到地上很快就蒸发到空气中,

使得空气非常湿润。

所以,如果我们脾胃的温度高,那么喝进来的水,

也会被高效地蒸腾到我们体内,滋润、濡养全身。

所以祛寒,恢复脾胃功能,对于消灭湿气,都是很重要的。

祛寒、恢复脾胃功能,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上文提及的八珍粉就是很好的一种,药食同源,性味平和,也很适合做代餐粉,除此之外,找个好中医运用古经方和中医辨证调理,比如理中汤等,也是很不错的呦!具体谨遵医嘱!

熊委 發表於 2025-4-6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饮水与湿气"的中医辨证解析

(一)湿气本质探源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本质乃脾胃运化失常所致病理产物。其形成机制包含三重维度:
1. 运化失司:脾阳不足则水谷不化精微,反聚为湿
2. 输布障碍:三焦气化不利致水液停聚
3. 排泄受阻:膀胱气化失职使湿浊滞留

(二)饮水与湿气的辩证关系
1. 水质要求
• 宜饮活水:《本草纲目》强调"流水不腐",推荐山泉、活井水
• 忌饮冰水:张仲景《伤寒论》明示"饮水者,当以温服之"

2. 饮水原则
时辰选择:
• 晨起空腹饮阳水(温水)助阳气升发
• 申时(15-17时)膀胱经当令时适量饮水
• 戌时(19-21时)后当减少饮量

饮法要领:
• 小口慢饮如"涓涓细流"
• 忌牛饮伤脾阳
• 每日总量控制在2000ml内(含食物水分)

(三)调理要诀
1. 健脾四法
• 食养:茯苓山药粥(《饮膳正要》方)
• 药疗:参苓白术散加减
• 导引: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 艾灸:中脘、足三里温灸

2. 利湿三要
• 运动微汗法:《诸病源候论》云"动摇则谷气得消"
• 足浴疗法:藿香佩兰煎汤沐足
• 穴位按摩:阴陵泉、丰隆穴点按

(四)临床鉴别要点
需鉴别真性水肿与湿气困脾:
1. 肾性水肿多从眼睑始,伴腰膝酸软
2. 心性水肿多从下肢起,伴心悸气短
3. 脾虚湿困多见舌体胖大、齿痕明显

结语:
《黄帝内经》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合理饮水非但不会增湿,反能助脾运化。关键在把握"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原则,使水液"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建议湿重者晨起观察舌象(舌苔厚腻程度),以此作为当日饮水量的动态调节指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