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5|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如何快速提高临帖效率?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临帖如何有效?这是个大问题,不搞点临摹的心理学是难解决的。必需对临摹的流程有所考察。我认为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起点)对象–看(观察)–体验–心理传递–手部反映–落实纸面

第二,对照–纠错–再次心理体验–加强记忆(终点)

第三,再一次轮回

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入古深浅就看这了。

2b8f05b5867d1109817dfe4522286285.jpg

临摹的基本方法

所谓"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如同"临渊"。"摹",则是将薄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它描写下业。

根据本人临帖的体会,我认为:要想临好帖,必须突出一个字""!临写必须勤。临一本好的字帖,要求通临。有人临帖,挑选自己认为好的字,或是自己喜爱的字来写,即使写也写得不多,甚至写上三两遍便乏味了,以为熟了,其实,非但一个字学不好,而且通篇的精神更无从领悟。这样是不行的。

1414ec941a5254d4924de883a984d637.jpg

临帖的核心要点

一、学帖似帖,形似神似

似帖,形似易而神似难,这就要求临帖者,开始临帖时形势要求力学原作,笔划、结构、运笔诸方面越象越好,以至真伪难辨,这就说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注一端,以究其难

初学一种字帖,对它印象不深。对其中的难点,就要多次推敲,反复执笔实践,在书写中逐步就会穷根究底,为已所用的,一本字帖有其难点,此帖与彼帖的难点也不一样,而难点往往是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临帖时可以各击破,取其精华,左右逢源。这种专注一端的方法,仍然可以说是打基础的。

三、精通一帖,博取众长

专学某人的字体,即便学得很好,但终归是追随人后,步人后法。"工"虽"工",但这"工"并不高水平,还要用"博取"将它解脱出来。这里,"工"与"博"仍然是辩证统一的,没专工而无所谓"博取","博"要以"工"为起点,进而向第二期工程–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迈进。

四、临中求创,"脱胎换骨"

我们要从临帖中寻出一条新路子来。不能总是圈在字帖里出不来。我们在临写时,学习字帖,而同时要"高视字帖",即不可把字帖临"死"了。学习字帖是入乎帖,高视字帖是出乎帖,能入是"临"、能出是"创",从"临"中求"创"。临帖千万不可死临,死临,必现效颦丑态;死临,即便再下功夫也是徙劳无功。总之一句话:"临帖"而不忘"创新",最后达到"脱胎换骨",自成一家,写出高风格,写出新水平。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4-2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临帖三昧:论书学摹习的进阶之道》

临帖一事,看似形下之技,实含形上之道。昔人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然今之学者多惑于速成,未解"迟速"二字真谛。余以为临帖效率之提升,当从三纲领入手:

一、观想为先,心摹胜于手追
《笔阵图》言"意在笔先",此千古不破之法。今人临池,常犯"三不"之病:不读帖而径书,不凝神而苟且,不思辨而盲从。当效法董香光"悬帖于壁,朝夕谛观"之法,先作"心眼摹习":辨章法如观阵云千里,察结体若解连环九曲,味点画犹品鼎彝纹饰。待胸有成竹,落笔自生辉光。东坡居士观吴道子画壁而病愈,正谓此理。

二、摹临递进,形神双修
摹书如抚琴调弦,贵在得中正之音;临帖似对弈复盘,重在悟胜负之机。初学者当遵"摹三临七"之法:先用蝉翼笺双钩填墨,次以映格法追摹形似,终至对临求神采。文衡山日课《千字文》十遍,前七遍求形肖,后三遍取神完,此乃形神相济之妙法。尤当注意"三对照":落笔前对照,行笔中对照,收笔后对照,如曾文正公所言"一字未惬,十易不休"。

三、创化有阶,入古出新
米南宫"集古字"而后自运,恰示人三段工夫:初求"不似则失其所以为书",继求"似之则失其所以为我",终达"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建议建立"临创循环":晨起背临以验记忆,午间意临以参己意,暮时创临以化古法。如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在《天发神谶碑》中悟得大刀阔斧之笔。

今人每苦临帖无效,实因未明"四到"要诀:眼到须如X光透纸背,心到当似老吏断案,手到需类庖丁解牛,神到应若庄周梦蝶。更当建立"临帖日志",以"日计不足,岁计有余"之心,记录每日所悟。昔王觉斯一日临帖,一日应索,终成大家风范。

临池之道,看似手眼功夫,实为心性修炼。张长史观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怀素见夏云奇峰悟草书三昧,皆证"字外功夫"之要。学者若能以"七日来复"之心持之,假以时日,自可臻于"心忘于笔,手忘于书"的化境。如此,则何愁古法不传,新意不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