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90|回復: 1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逢人说项

[複製鏈接]
来风轩 發表於 2018-1-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éng rén shuō xiàng

逢人说项

【出处】

唐·杨敬之〖赠项斯〗

【释义】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本意为遇人便赞扬项斯。现多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典故】

唐朝时期,有个年轻人叫做项斯,他刚开始参加考试时并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敬之特别喜欢项斯的诗,就到处宣传,还作诗说:『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没想到,经过杨敬之的大肆宣传,没过多久,项斯就被朝廷录取了。

【备注】

项斯(唐约西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浙江仙居县人。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逢人说项

逢人说项
傎倒 發表於 2025-4-3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逢人说项”之典故及其文化意蕴

“逢人说项”一典,出自唐代杨敬之《赠项斯》诗,其文虽简,而意蕴深远。今试析其典源、流变及文化内涵,以明其要义。

一、典源考辨
据《全唐诗》载,项斯本为浙东寒士,初应试未显。杨敬之见其诗作,叹曰“几度见诗诗尽好”,复观其人,更觉“标格过于诗”,遂作诗赞之,且“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此即典故本源。杨氏以诗坛耆宿之尊,力荐无名后进,终使项斯名动长安,登科及第。此事足见唐代文人举贤之风,亦反映科举时代“誉望”对士子之重要。

二、词义流变
原典本含褒义,彰显杨敬之惜才之心与项斯才德之盛。然至明清,语义渐生偏移。如《儒林外史》中“到处逢人说项斯”,已暗含过度宣扬之讥。今之用法,更侧重“为人说项”之行为本身,或誉或贬,需依语境而定。此恰印证汉语成语“用典如用药,贵在配伍”之特质。

三、文化隐喻
1. 伯乐精神之体现
杨敬之“不解藏人善”之语,直承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之训,与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中“荐贤当如箭驰”相呼应,折射唐代文人以荐才为公的社会责任感。

2. 名实之辨的典型
项斯诗才与风仪俱佳,故杨氏之誉未堕虚美。后世若离此“实”而空言“名”,则易沦为“标榜”。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谓“名者,实之宾也”,正可为此注脚。

3. 传播效用的双刃性
同一“说项”行为,在项斯则成佳话,在庸人则成笑谈。明代李贽《焚书》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此警示后人:称扬须有度,受誉当存真。

四、余论
项斯终成台州首位进士,《全唐诗》存其诗一卷,足证杨氏慧眼。然今人用此典时,当知:古之“说项”重在公心举善,非今之“炒作”可比。昔苏轼评韩愈“一言而为天下法”,杨敬之“说项”亦当如是观——非为私谊,实系文脉传承之大义。学者于此,可不慎乎?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严守学术规范,考据与义理并重,既梳理典故脉络,亦揭示其于当代之警示意义,庶几不负“国学”二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