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5|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学书法,每天练多少字为宜?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启功的〖论书绝句〗中大致提到过练书法每天写多少字这个问题,启功的结论是这样的:

『这和每天要吃多少饭的问题一样,每人的食量不同,不能规定一致。总在食欲旺盛时吃,消化吸收也很容易。学生功课有定额是一种目的和要求,爱好者练字又是一种目的和要求,不能等同。』

(启功的〖论书绝句〗节选)

本文说的学书法者,当然不是学生,是指的爱好者。启功举了个例子,说他有个朋友临〖张迁碑〗,写好的纸,就放在地上,然后,日复一日,叠到了一人高的两大叠。

但是启功说,他去看了,便觉得上层的不如下层的好。下层的,是写得早的,上层的,是刚写的。为什么刚写的反倒不如以前写得好了?原因在于:后来写,是为了给自己『交差』,是为了完成每日给自己定的『任务』,或者是为了让朋友看自己的临书『成绩』,于是,急!

但书法不是急来的。书法水平的提高,不单单只看写字的『量』的多少。

『有人误解「功夫」二字。以为时间久、数量多即叫做「功夫」。事实上「功夫」是「准确」的积累。熟练了,下笔即能准确,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枪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粒子弹,不如精心用意手眼俱准地打一枪,如能每次二射中一,已不错了。』

是的,练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准确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求数量就好的,恐怕要多写多练之余,还要思考,每临一个字,都力求准确,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胡乱完成任务为止。

比如思考某个帖的运笔方法,比如记忆某个帖的结字方法,比如记住某个字在某个人的笔下准确的写法,如果这样练字,当一字顶百字。

cb7308e0448e421165158ebee7b311ce.jpg

学书法是个综合修养的事儿,特别是文人书法,字里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学养、书卷气、才华的积累,而不仅仅是『腕底』功夫。

别给自己硬性的规定任务,但却一定要认真思考每天写的那几个字,几行字,一幅字,体会笔墨在宣纸上的运行轨迹,墨色在纸上晕染的快慢大小。这样写的字,才是真的在临,真的在写。随手胡划的笔画,不算,不假思索的临帖,不算临帖。

就笔者个人来看,每天临习以书体和书写速度的不同,字数在80~150字之间,练习时间不超过两小时为佳。边思考,边练字,不给自己定任务,但对于才入门的儿童,恐怕倒是规定点任务才好。

南丘 發表於 2025-4-4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日课之精要:从启功"食量说"谈临池之道

启功先生以"食量"喻练字之量,诚为妙喻。书法之道,贵在养气,不在充数。观今人习书,或日课千字而神散,或日写数行而意凝,其得失不在数量多寡,而在用心深浅。古人云:"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诚哉斯言。

习书如用兵,贵精不贵多。启功所举友人临《张迁碑》之例,恰如《庄子》庖丁解牛之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当其初临,心与碑会,目击道存;及其既久,手虽运笔而心已驰骛,遂成"交差"之役。文徵明八十九岁犹日临《千字文》一通,非为数量计,实乃与古为徒,涵泳其中。此中真意,正如董其昌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功夫"二字,当如禅家"功夫茶",不在牛饮,而在细品。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非谓其以量取胜,实乃每笔必究其源。赵孟頫日书万字而神采不衰,盖因其"笔笔有来历,字字见精神"。今人若只计数量,不究法理,则如盲者扪象,终难窥全豹。苏东坡《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此五者,岂能以数量堆砌而得?

文人书法,实乃心画。黄庭坚观"长年荡桨"而悟笔法,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草书三昧,皆说明书法之进境,系于修养之积累。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之论,更道出书法与人格之关联。故日课之设,当如理学家之"居敬持志",不在完成任务,而在"收视反听,耽思傍讯"。陆游八十余岁仍"日课一诗",其意不在诗之多少,而在心之修养。

习书之法,当如园丁莳花:幼苗需勤浇灌,既壮则任其自然。童子初学,确需定量以立规矩;及至稍通笔法,则当转重质而轻量。建议日课八十至百五十字,如对越古人,如晤对至尊。每一笔皆思"永字八法"之要,每一画必究"锥画沙""屋漏痕"之理。如此积以时日,自能如苏轼所言:"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非数量之功,实乃涵养之效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