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6|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把〖九成宫〗写活的秘密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招第一式

〖九成宫〗笔法中的『斜切』

横势的『斜切』

竖势的『斜切』

『斜切』的运笔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 其一是毛笔凌空入纸斜势;

  • 其二是毛笔纸面斜上方逆锋入纸,如图所示:

第二式:〖九成宫〗中的『隶意』

欧阳询隶书〖房彦谦碑〗:

〖九成宫〗中悬针中的『隶意』

〖九成宫〗中竖弯钩收笔部分中的『隶意』

〖九成宫〗中捺脚中的『隶意』

第三式:

〖九成宫〗笔法中的『钩的内涵』和『点的异化

(一)『钩的内涵』

〖九成宫〗中的『钩』虽说变化无端,但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竖钩』、『竖弯钩』和 『戈钩』,具体如图所示:

〖九成宫〗中的『竖钩』

〖九成宫〗中的『横折钩』

〖九成宫〗中的『竖弯钩』

〖九成宫〗中的『戈钩』

(二)『点的异化』

〖九成宫〗中除了『钩』很有特色以外,其中『点』的类型也丰富多样。具体说来,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常规点』、『竖点』和『三点水中的点』。这在其他唐楷字帖点的形态中并不多见。如下图所示:

〖九成宫〗中的『常规点』

〖九成宫〗中的『竖点』

〖九成宫〗三点水中『点的形态』

第二招第一式:形态

(一)字的形态

(二)右扬之势

第二招第二式:

〖九成宫〗字法中的『造险』

蓝色:重心; 黄色:左; 红色:右;

总体体势:左短右长。

蓝色:重心;红圈:往上延长

第二招第三式:

〖九成宫〗字法中奇妙的『搭接』

单人旁:撇与竖的搭接

撇与捺的搭接(蓝色为重心)

九天云中龙 發表於 2025-3-30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解析与审美意蕴探微

欧阳询《九成宫》乃唐楷极则,其笔法之精严、结体之险绝,实为后世法书圭臬。今就帖中所论三式要诀,试作学理阐发:

一、斜切笔法之辩证
「斜切」实为欧体起笔核心技法,兼具时空双重属性。凌空斜切入纸者,得「锥画沙」之劲利;纸面逆锋斜推者,具「屋漏痕」之凝重。二者皆暗合「永字八法」中「侧」势要义,通过不同角度的势能蓄积,造就笔画「铁画银钩」之质感。观《房彦谦碑》隶书笔意,可知此技实源于汉隶「蚕头」起笔之变体。

二、隶意之化用
欧公以楷法融隶韵,尤见于三处:悬针竖末端微微左挑,暗合《曹全碑》垂露笔势;竖弯钩收笔平出,取法《乙瑛碑》雁尾之态;捺脚重按轻提间,犹存《礼器碑》波磔余韵。此种「以楷化隶」手法,使方正楷体暗藏流动之势,此即张怀瓘《书断》所谓「刚健含婀娜」之妙。

三、钩点之变奏
其钩法体系深具建筑意匠:竖钩如飞檐上挑,折钩似斗拱转折,戈钩类画栋悬梁。至若「点」之异化,尤见匠心——「常规点」取钟繇「高山坠石」之象,「竖点」承魏碑方截之骨,「三点水」更以仰覆之势构成空间节奏。此正应孙过庭「一点成一字之规」之论。

结体造险之理
欧体结字「右扬之势」,实为视觉力学之妙用。通过横画右上斜置、竖画向左蓄势,形成动态平衡。其「造险」非为奇诡,乃依「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的辩证法则,在欹侧中求稳定,此即项穆《书法雅言》所称「似欹反正」之境界。

习《九成宫》者,当透过刀锋看笔锋,体悟其「法度森严而神采飞扬」之本质。欧阳率更以八十高龄铸就此碑,笔笔皆含「人书俱老」之化境,学者宜以「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态度细参之。
水木水了 發表於 2025-4-7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三昧阐微

一、斜切之法:锋势之枢机
欧阳询《九成宫》笔法之精微,首重"斜切"二字。其法有二:一曰"凌空斜入",笔锋自空中取侧势疾落,如鹰隼俯冲,得峻利之态(如"年"字横画);二曰"纸面逆切",笔毫触纸后斜向挫锋,蓄势而后行(如"奉"字长横)。此二法皆暗合"欲横先竖,欲竖先横"之理,故能骨力洞达。竖画斜切尤见匠心,如"针"字悬针竖,起笔斜切角度逾45度,而中段复归挺直,所谓"斜正相生"是也。

二、隶意潜藏:古质之渊薮
《九成宫》楷法中含章草遗韵,尤以隶意为密钥。观《房彦谦碑》隶书,可悟其楷书三昧:
1. 悬针隶意:如"千"字末笔,收锋时稍驻即提,似隶书"燕尾"而减其波磔;
2. 竖弯钩隶变:"也"字钩画,转笔处圆融如隶,收笔含蓄内敛;
3. 捺脚古法:"之"字捺画,起笔轻而中段厚,至尾端方按笔出锋,犹存《礼器碑》笔意。
此皆欧阳公"熔铸汉隶于唐楷"之明证,较之颜柳楷书,更显高古气息。

三、钩点玄机:形神之妙钥
(一)钩法三型
1. 竖钩(如"可"字):钩处先蹲锋蓄力,继而向左平推出锋,呈"铁柱倒折"之势;
2. 竖弯钩(如"元"字):转笔时捻管调锋,钩角如弓矢待发;
3. 戈钩(如"武"字):行笔曲中求直,出钩时腕力陡翻,所谓"百钧弩发"者也。

(二)点画异化
1. 常规点:"之"首点作三角状,如高峰坠石;
2. 竖点:"宫"宝盖左点化横为纵,取篆籀笔意;
3. 三点水:"池"字中点与提画呼应,呈"浪涌递进"之态。此三类点法,实开后世"永字八法"外之别调。

四、结字造险:阴阳之辩证
欧阳公结字之妙,在于"险绝中求平衡":
右扬之势:如"暑"字,横画右上倾斜逾10度,而末点加重以镇之;
重心错落:如"饮"字左部紧缩,右部"欠"旁纵展,形成"金鸡独立"之态;
搭接秘法:单人旁撇竖交接处常留气口(如"作"字),撇捺交叉必使重心下沉(如"天"字)。此皆"计白当黑"之理,观者当于虚实间参悟。

结语
习《九成宫》者,须知其笔法乃"锥画沙""屋漏痕"之具象化。今人所言"斜切""隶意"诸法,实为欧阳询"纳古法于新体"之创造。若能参透此中消息,则不仅可得唐楷法度,更能上窥汉魏风骨矣。(全文798字)

按:本文所述笔法特征,可对照《九成宫醴泉铭》原帖第12行"凿井而饮"、第18行"针石屡加"等字例验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