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2|回復: 0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札记·大秦景教碑文上的十字架标记及文化渊源

[複製鏈接]
何新 發表於 2018-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共济会秘密信仰研究资料·未定稿:

大秦景教碑文上的十字架标记及其东方文化渊源

【所谓胡人就是古叙利亚人,景教是胡人教】

  景教源自古代叙利亚地区。古叙利亚人主要是胡里特人,即中国人所说的胡人或西胡人(以区别于中国东北部及西伯利亚地区的东胡人)。西方史家认为胡里特人和闪人是古老亚述帝国人口构成的主要成分。而胡里特人最早可能来自亚洲腹部的亚美尼亚山地。光明教、拜火教是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胡里特人善于制陶。西亚和中亚的陶器文明可能与他们有关。胡人的陶器在埃及新王国颇受欢迎。

  [若干关于汉民族起源的语言及历史资料亦甚可注意:夏字古音读近胡。大夏人也是胡人。鲧、禹后裔的夏民族来自中国大陆的西部。汉语『吓唬』在古汉语中是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史记〗之匈奴列传称匈奴族是大夏族之后,流放入草原者。又,夏、汉也是近音关联字。夏水即汉水,夏口即汉口。这些有意思而片断的语言及历史资料,似都暗示胡汉关系并不单纯。在华夏—汉民族成为独特的陆原农业民族之前的早期文明与血缘中,曾经与中亚草原民族具有某种远比人们目前所知与所信更为复杂的纠葛和关系。]

  [关于胡里特人Huriter、Hurian:

  胡里特人,在西方史学中也被称作胡里安人。是公元前2000纪在近东的历史和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民族之一。胡里特人可能就是中国史籍中所说的原始胡人和匈奴人。胡里特人的地名在公元前3000纪晚期美索不达米亚史册中初见记载。传说底格里斯河以东和扎格罗斯山区是胡里特人的发源地,他们所说的语言不是塞姆语系,也不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2千纪早期,胡里特人开始往西散布,他们推翻了亚述统治者,控制了那个地区。随后他们又占领了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大片地区,成为赫梯人的东邻。公元前15世纪,在叙利亚建立了米坦尼王国。公元前14世纪中叶,复兴的赫梯帝国打败米坦尼。但是胡里特人的种族和文化继续在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南部地区存在,对赫梯人发生强烈的影响。胡里特人是世界上最早会骑马的部落。他们的炼铜技术和驯马术也颇有名。但是到公元前2000纪末,由于混血和流动性,胡里特人已丧失了显著的种族特征。]

【景教起源于光明教和拜火教】

  景教起源于古老的光明教和拜火教,与原始基督教结合后而成为古基督教在东方主要是前亚述地区流行的一种最大的异端教派。景教与共济会的秘密信仰也有深刻的关系。景教的主要传播地是古叙利亚和波斯,因此在基督教历史中,景教被称为东方礼仪教会。

  叙利亚在古代曾隶属于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古叙利亚语言就是古亚述语。因此古代叙利亚人认为自己是波斯人。后来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一度控制叙利亚地区,东罗马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大秦。

  公元7世纪以前,叙利亚是原始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叙利亚的基督教历史非常悠久。在7世纪伊斯兰教席卷阿拉伯地区以前,叙利亚曾经一度是基督教国家。

【景教十字架上竟然有圣火及太阳符号】

  大秦景教碑记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

  所谓『三一妙身』即『三一妙神』(身、神古字可通假),是上古多种宗教中一个渊源深远的概念。例如老子经文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印度教中也有梵天、湿婆及毗湿奴的三位一体概念。『万物从梵天(BRAHMA)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天』。(〖森林书〗ARANYAKA)

  [三一概念是一个哲理概念,源于时间的抽象概念。因为抽象时间的现世概念就是三位一体的——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的三位一体,而在演进中分为殊异。

  三位一体在基督教哲学和义理中也是一个根本性的神学概念。三位一体(拉丁语:trinitas)又译为三一真神、天主圣三、三一神、圣三一、三一神论,从而成为基督教的特有神学术语。三位一体学说的意义在于确立基督宗教的唯一真神耶和华(新教称上帝耶和华,天主教汉译为天主雅威),他的圣灵与圣父和圣子的关系。而关于三一概念在天主教中被确立的正统学说,则来自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尼西亚信经〗,成为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的基本信条。

  天主教的三位一体论主张,圣父、圣子、圣灵(天主教会译为圣神,东正教会和新教则译为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三个不同的位格,他们以希腊语:homoousios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连。三位格为同一本质,三个位格为同一属性。]

  但是早期的基督教所论述的三位一体神的概念,与中世纪以后的三位一体教义是不同的。

  原始基督教中吸纳了拜光明教的成分,在基督教分化传播以后,这种具有光明教成分的古基督教,就是景教。

  景教所尊崇的天主是『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所谓『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乃景教之至尊神。

  阿罗诃其原名之初义及来源尚待考。但『阿罗诃』绝非天主教之上帝耶和华/雅威也,『阿罗诃』一名与佛语『阿罗汉』音近。宋普润法云〖翻译名义集〗引〖观经〗疏云:『天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阿卢汉,翻杀贼。』(〖佛学词典〗)查佛典,净土宗有阿罗訶帝,号大觉王。『秦(语)云应供。〖大论〗云: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阿罗诃帝是梵语,译为应供,就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则在佛教中,阿罗诃也是至尊天神之号也。仅此一名,已可证前人以波斯景教为天主教、基督教之极端谬误也。

  『阿罗诃』神的标记是十字架。碑文叙述他以十字划分的方式确立了东西南北的四极,就是所谓『欤判十字,以定四方』。

  所以,我们看到大秦景教碑上有一个十字架铭记。但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十字架之顶部,竟然有一个显眼的火焰太阳的标记:

98eaf35899389a1172fc4e17e2df5cdb.jpg

大秦景教碑记上的火焰太阳标记

7ec4321a97ce09fd5e595c3e6b49e279.jpg

下图是元、明之际在福建泉州设立的天主教碑刻的神像图纹。

  很明显可以看出,景教十字架与正统基督教十字架的形式完全不同。下图为泉州的元代天主教寺庙的碑刻,上面雕刻的十字架与景教碑显然不同。

dbbf9b686d64151f845fb037c1e70362.jpg

【圣十字的多种形式及复杂涵义】

  圣十字是一种起源极其古老的宗教标记。十字架图纹的原始涵义是太阳和宇宙空间四方的抽象象征(详论可参看我的早年著作〖诸神的起源〗第一章:『十字图纹与远古日神崇拜』)。

  但在基督教中,十字架已经被赋予一系列新的宗教涵义,而不仅仅是作为太阳神的符号。特别由于耶稣殉难于十字架上,而使得十字架更具有了新的特定的悲剧和神秘的意义。因此,在基督教不同的教派中,十字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复杂形式。

  有意思的是,检索基督教中十字架的各种类型,我们发现与景教碑十字架最接近的形式正是古基督教东方教派的『耶路撒冷十字架/新特普特十字架』:

726b6f207c63a8c1f83ac7b13127ca2d.jpg

耶路撒冷十字架/新特普特十字架

(吸收埃及太阳教及诺斯替密教教义形成的异教风格十字架)

  耶路撒冷十字架/新特普特十字架呈『╋』形,4个角又各有1个小十字架环绕正中的十字架『╋』,象征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大地的四极。叙利亚的亚述东方教会使用的十字架,正是源自东方的科普特十字架,因而仍然具有光明普照四方的光明教涵义。

【附录:关于景教起源的初考】

  神圣使徒大公叙利亚东方教会(TheHolyApostolicCatholicAssyrianChurchoftheEast),根据大主教玛·丁克哈四世的说法,这个基督教教会可以追溯到塞琉西亚─泰西封座堂,据说是由圣多马和圣马理以及亚戴所建立起来的,明示在亚戴的教训(DoctrineofAddai)之中。

  天主教人士称这派教会为『聂斯脱里派教会』或是『波斯教会』。叙利亚教徒则称自己为亚述正统教会(太阳教会)。但它往往被错误地认为是东方正统派(东正教)的团体。

  称它为『正统』的用法不被发现于教会的礼文书中,亦不是在任何一封官方书信。

  但是后期和混淆不清的用法称它是属于东正教以及东方正统教会。条文『正确的信条』或者『正确的教义』,在叙利亚文译作『trisasubHa』。

  东方亚述教会在西方常被人认为是聂斯脱里派教会,但该教会将这个名称和它当作有关系的争议等同是诬蔑。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称赞它作为『受难者的教会』关系重要的地方,因为在教会的历史有迫害和殊荣给予著名的殉道者。教会宣称,其它教会没有像叙利亚东方教会一样曾经历这么多的死难。

  亚述教会是原始的基督教会,曾经广布在巴底亚、伊拉克东部以及伊朗。它在中世纪时地理性的延伸到印度和中国:在西安发现了纪念碑,中国唐代首都长安,在中文和叙利亚文中描述了在7世纪及8世纪教会的活动。

  过了半个千禧年之后,一位中国僧侣,巴·扫马从北京前往巴黎和罗马去寻求与蒙古的结盟国来抵抗马木留克,这个时期曾有一位中国主教当选牧首,名号是玛·约伯耶和华三世。早在于1498年葡萄牙人到达印度之前,它就提供了『叙利亚东部』主教到圣多马派的教会。牧首提摩太一世(727年–823年)写到了在西藏有规模的基督教会。

  叙利亚亚述教会的神学奠基者是塔尔索的狄奥多和摩普绥的狄奥多,在安提阿修道院传教。

  亚述教会规范的基督论是由大巴拜(BabaitheGreat)(551年–628年)撰写的,而且是清楚地不同于二元论的指控对聂斯脱里教导的:他最重要的基督论著作,是著名地被称为『结合之书』(BookoftheUnion),并且在巴拜的教导,两个本体(qnome)是未混合的,但是永久地联合在同一个位格(parsopa)基督的人性。

(2012-11-21)

谢谢阅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