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 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点画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为了便于初学者切实扼要的掌握此法,试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一些介绍。 一、点法点在笔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势必就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美,况其它七法,发笔时皆从点起,点失势则画易失误,此最关紧要,小楷作点,以露锋居多,这又是小楷用笔的特点。 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磕磕然是形容石头互相碰击的声音,言其势重,不是指下笔时实用力,凡作露锋之点,当于空中作逆势,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落笔后即迅速将笔毫铺开,此即王羲之所说『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也』。不可采用兜圈子的办法去填满笔形。 作点时笔力要深入,即收笔时用腕法轻提笔锋,然后借势向下顿挫一二下,再反揭收之,收笔的动作要快,这样水墨便能深入点内,力透纸背,〖禁经〗所谓点如利钻镂金是也。喻其有深入沉着之意。 二、横画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电动机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禁经〗所谓『画如长锥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就象一只覆舟之样,切忌上平下亦平,则板刻之弊立见,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横画又要贵于变化,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所谓不见横画即是指无平行齐头,板刻凝滞之笔。 三、竖画凡写竖画,当于曲势中求挺拔,则见笔力。古人称竖画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努之为法,用弯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这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力度的曲线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势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滞,故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努过直则力败。』就是这个意思。 四、长撇长撇,古人称之谓掠。冯班〖钝吟书要〗中说:『掠如蓖之掠发,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击出,则无力而瘦弱。』故作掠之法,颈部要细,腰部势微婉曲,宜肥劲有力,颜真卿〖八法颂〗说:『掠仿佛以宜肥。 『出锋时当以腕送,饱满尖锐,万不可作虚尖斜拂之状,柳宗元〖八法颂〗说:』掠左出而锋轻。『如是则一笔之中有轻重粗细的变化,富有节奏感,由于收笔时势微曲而末锋飞起,故有回顾之势,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掠始作者,用肥健悠扬,而宜乎舒畅。『极其生动地形容掠法的笔调。 五、短撇古人谓之啄法,啄者,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喻其用笔当迅速捷、爽利、明快。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六、挑法挑法,古人称之谓『策法』,策者,鞭策之意,以鞭子策物,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书法三昧〗中说:『策法,仰笔厲锋,轻抬而进,有如鞭策之势。』所谓即侧行貌,喻作挑时当带侧势。柳宗元〖八法颂〗中说:『策仰收而暗揭。 』暗揭就是空中作收势,由于写挑法时侧锋点入,锋尖上仰,已带偏侧之势,运笔时当边走边顿挫,边挫边提,至收笔时,锋已收归画中,故行笔不宜太快,快则势必形成偏锋浮薄之弊,正如〖雪庵八法〗中所说:『策始作者,用仰锋上揭,而贵乎迟留。』迟留才能有时间将锋调正。 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 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八、钩法钩法,古人谓之趯法,有跳跃之意,陈思〖八法详说〗中说:『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 』所谓蹲锋,即出钩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笔动作,如人跳高时跃起前的半蹲动作一样,所谓『得势而出』即指蹲锋后在恰到好处时迅速出钩,不可迟疑,若佇思稍息则神纵不坠矣,出钩时要力送到笔尖,钩要饱满,不可虚尖怯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