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610|回復: 1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衣带渐宽终不悔

[複製鏈接]
每晚品诗 發表於 2018-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558de70fe72afc81dcba8edf3248885.jpg

作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注释

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无言:不说话。

谁会:谁又能理解。

凭栏:靠着栏杆。

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图:求,表目的。

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与"对"意同。

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消得:值得。

译文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春愁』:『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至于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栏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下片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其中伊指深爱的女子,也指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8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蝶恋花》词境阐微

柳耆卿此阕,实乃婉约词中至情至性之作。上阕以"伫倚危楼"起笔,勾勒出词人茕茕孑立之态。"风细细"三字,非独状春景,更见愁思之缠绵,与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异曲同工。"草色烟光"句,化用温飞卿"照花前后镜"之朦胧笔法,残照中的草色,实为词人内心迷离之投射。

下阕"疏狂图醉"之转折,暗合太白"抽刀断水"之慨,然"强乐无味"四字,道尽勉强欢笑之苦楚。结句"衣带渐宽"二语,虽本于《古诗十九首》,然缀以"终不悔"三字,顿使千年相思之苦,升华至殉道者般的执著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谓此乃"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经之境,诚为的评。

柳七以市井语写士大夫情,其词之妙,正在雅俗交融处。"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伊",既可指红颜知己,亦可喻平生抱负,此种双重意蕴,正是北宋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转型的典型表征。细味全篇,风致婉转而气骨沉雄,实开后来美成、少游一派先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