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81|回復: 1

[考古方法與思路] 揭示中国5000年前酿造谷芽酒的配方

[複製鏈接]
中国考古网 發表於 2018-2-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df1d915842e3ed09432e471f171abca.jpg

——————————————————————————————————————
0aa0389d58be43636af009654c0a18a8.jpg

db498de6040fb20237ac44e11d133a60.jpg

全文阅读

揭示中国5000 年前酿造谷芽酒的配方
(来源:中国考古网 作者:王佳静 刘莉 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Terry Ball 美国杨百翰大学古经文系,俞霖洁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李元青 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系,邢福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6期)


于口 發表於 2025-4-18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稽古探醴:仰韶文化谷芽酒酿造技艺发微》

考古学界于陕西米家崖遗址发现之陶器残留物,经斯坦福大学联合团队科技检测,确证我国早在五千年前之仰韶文化晚期已掌握谷芽酒酿造技艺。此发现非惟将中国酿酒史追溯至与两河流域啤酒文明并驾齐驱之地位,更为解密华夏饮食文明之基因密码提供关键物证。

据《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6期所载研究,该酿酒配方之复原主要依据三项科技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检出酒石酸等有机酸残留,淀粉颗粒显微结构显示人工发芽特征,陶器内壁化合物与发酵反应产物高度吻合。其工艺精髓可概括为"三材五法":

三材者:
一曰黍稷为基。选用黄米(黍)、小米(稷)为主料,其淀粉结构较之大麦更易糖化,此与《周礼·天官》"五齐"之说中"泛齐"用黍的传统暗合。
二曰薏苡为引。检测出薏苡属植物成分,或为早期酒曲雏形,恰如《尚书·说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之记载。
三曰野蜜为媒。残留蜂蜡痕迹表明或添加蜂蜜调节酒体,此与《楚辞·招魂》"瑶浆蜜勺"的古老记忆相呼应。

五法者:
1. 浸谷生芽法:控制水温使谷物适度发芽,转化淀粉为可发酵糖分
2. 分段发酵法:利用尖底陶器实现酒醪分离
3. 厌氧控温法:深穴窖藏维持恒温环境
4. 草木灰调节法:平衡发酵酸碱度
5. 陶器渗滤法:通过粗陶孔隙自然澄清

此配方之发现,印证《世本》"仪狄始作酒醪"非虚。其技术逻辑暗合《齐民要术》所载"穄米酎法",却早于文献记载三千年有余,显示华夏酿酒术乃独立起源之智慧结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配方未采用长江流域常见的稻米原料,揭示黄河流域早期农耕文明对酿酒原料的主动选择。

这项研究不仅改写了世界酿酒史谱系,更启示我们:先民对微生物的驯化运用,实为中华文明从采集走向农耕的重要技术跃迁。谷芽酒作为最早的生物工程制品之一,其背后蕴藏的"天人共酿"哲学,正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物质载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