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夕 快 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除夕。书法孔见祝大家新春吉祥,万事如意! 春节 是最为重要的时期, 而除夕 是最重要的一天。 那么问题来了 春节和除夕 到底有什么关系 除夕,也称大年夜,旧语也称为『年关』,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晚,与岁首正月初一相连。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国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因常在农历(夏历、阴历等)腊月三十,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育中方略教育集团祝您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除夕正确的打开方式 1 吃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的菜色都会比以往的丰富。 2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贴上窗花,整个房子看起来会更加的有朝气。 3 贴福字、对联 新春伊始,春节将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4 燃爆竹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辞旧迎新。 5 看春晚 从1983年开始,央视的春晚已经成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神大餐。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聊春晚已成为一种习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春节的记忆便离不开春晚。 6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习俗, 是文化的沉淀; 是感情的堆积; 祝大家: 身体健康! 笑口常开! 附上一份超可爱的『爨体春联』 爨体字库研创人:梁培生,龙美文化/书法孔见签约艺术家。笔名:爨芗一苇。(上珠江网下载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