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关于《尔雅》 《尔雅》第一部词典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
对于《尔雅》的写作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有人认为是孔子弟子编写的。这种种说法都不可信。《尔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书中谈到的一些动物,如狻麑(suān,即狮子),据研究,不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
从《尔雅》的性质来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释五经的训诂为主,通释群书语义的训诂汇编,而训诂萌芽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才有较大的发展。因为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几百年间,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人已经不大看得懂古书,需要有专门的学者来讲解。而汉代的统治者力图用儒家的经典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尊《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五经博士,在官学里讲授经义。这就促进了训诂的繁荣。经学家们纷纷给先秦流传下来的儒家经典作注解,并随后把这些随文而释的各种典籍的注解汇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体例分类编排起来。《尔雅》就是这样一部训诂汇编。它并非是一人一时之作,最初成书当在战国末年,是由当时一些儒生汇集各种资料而成。历经秦火、战乱之后,这部书在汉代初年重新问世,又经过经师儒生的陆续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尔雅》。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yu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chù)”等19篇。
这19篇的前3篇与后16篇有显著的区别,可以分成两大类。前3篇,即“释诂”、“释言”、“释训”解释的是一般语词,类似后世的语文词典。例如:
如、適、之、嫁、徂(cú)、逝,往也。(释诂)
克,能也。(释言)
明明,斤斤,察也。(释训)
其中“释诂”是解释古代的词,它把古已有之的若干个词类聚在一起,作为被训释词,用一个当时通行的词去解释它们。“释言”是以字作为解释对象,被训释词大多只有一两个。“释训”专门解释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尽管作为语文词典来说,它的注释过于笼统,许多条目仅仅是同义词表,但是远在公元前2世纪就能产生出这样的著作,就是在世界词书编纂历史上也堪称第一了。
《尔雅》后16篇是根据事物的类别来分篇解释各种事物的名称,类似后世的百科名词词典。其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4篇解释的是亲属称谓和宫室器物的名称。
例如:
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释亲)
门侧之堂谓之塾。(释宫)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释器)
大鼓谓之鼖(fén),小者谓之应(yìng)。(释乐)
“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5篇解释的是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词语。例如: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释天)
墳莫大于河墳。(释地)
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释丘)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释山)
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释水)
“释草”、“释木”以下7篇解释的是关于植物动物方面的词语。
例如: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释草)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释木)
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释虫)
鲲,鱼子。(释鱼)
舒雁,鹅。舒凫(fú),鹜(wù)。(释鸟)
罴,如熊,黄白文。(释兽)
狗四尺为獒。(释畜)
《尔雅》后16篇相当于百科词典。在汉代,儿童在完成识字阶段的教育后,要读《论语》、《孝经》和《尔雅》这3部书。学习《尔雅》可以“博物不惑”,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之名,增长各种知识。尽管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尔雅》的知识容量相当有限,但是在古代已经非常可观了。所以有人说,《尔雅》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在历史上,《尔雅》备受推崇。这是由于《尔雅》汇总、解释了先秦古籍中的许多古词古义,成为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具书。在汉代《尔雅》就被视为儒家经典,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事实上,《尔雅》并不是经,也不是某一部经书的附庸,它是一本独立的词典。人们借助于这部词典的帮助,可以阅读古籍,进行古代词汇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增长各种知识。
《尔雅》在中国语言学史和词书史上都占有显著的地位。
《尔雅》首创的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写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埤雅》、《骈雅》、《通雅》、《别雅》等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从汉唐到清代,为《尔雅》作注的人很多。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疏》采用的是郭璞的《尔雅注》和北宋邢昺的《尔雅疏》。清人研究《尔雅》的著作不下2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今人注有徐朝华的《尔雅今注》,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并附有笔画索引,最利于翻检、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