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7|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品十大楷书,学十大法则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书十法

第一条法则

端庄平静,重心准立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说:『凡是写字贵在平正安稳,首先是用笔的巧妙。有向下的笔势,也有向上的笔势。有倾向一边的笔画,也有歪而不正的笔画;还有斜着的;从整篇看,有小的字也有大的字。有(长)高一些的字;也有(短)矮一些的字。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初学书法,字体的笔画与字体章法的分布,但求既平安而又方正。』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书法有三个要注意的地方:初学写字时要注意防止不均匀和倾斜,继续学下去后知道了写字的规矩,就要防止笔画与字体的不灵活或者出现呆滞现象。最终学的熟练后,要防止任意的狂涂乱造的怪现象和不守规矩的俗气。

93128e9dd00bf7d662468411bc8584d1.jpg

▲十大楷书之钟繇〖宣示表〗

第二条法则

字形舒服,上下平稳

王羲之说:『写字的形象与气势不能上面宽而下面窄,如果这样重与轻显得不相配。字画和字间的空白布置应该远近均称,上下合适。自然就会平稳起来。』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说:『字的结构有上下两部分的,大多是(惟上重下)就是以上面为中心,而重在下面。上面轻的如头上顶戴着装饰物,如:叠、警、声之类的字就是代表。书论〖八决〗里所说的如:人体长得均称,上下比例协调。又不那么头轻尾重,头小尾大的。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说:『想写字先要预先心里想好字的形象,布置的笔画让它们平正稳妥,或者有意外生出的体势。令其有异样的美感才是巧妙的书法。』

1df1e00c2689b9a44a83ce71b96536ee.jpg

▲十大楷书之王羲之〖黄庭经〗

第三条法规

轻重平衡,左右均称

欧阳询说:『开始学写字的人先要立意字的大体形象,横评竖直的安排。对于笔画之间的空白安 排,务必均匀整齐。』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说:『所有字的偏旁,都要让它们狭窄而长,这样右边就有余地了。在右边的也是这样。观察它们的轻重,使它们相符合而又相当为最好。就是说大小轻重很平衡美观。』

740925b5933064c6c1594c5c47c5c62d.jpg

▲十大楷书之〖瘗鹤铭〗

第四条法则

布置合体,字画清爽

王羲之说:『分配笔画的间隔距离,布置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于行之间的空白,远近要均匀。』

清代书法家蒋和说:『布置空白有三点:一是字中的布置空白,二是逐字之间的安排空白;三是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开始学习写字的分布,都必须停止在均匀的地方。知道了停止在均匀的地方,就要求有点变化。倾斜于平正,疏远与密切;参差着落在其间。』

欧阳询说:『字有彼此互相对着的,也有互相背着的。各有各的姿态,不能出现差错。』

93ebfd9e0aa17c885628daf4bd97ce42.jpg

▲十大楷书之〖崔敬邕墓志〗

第五条法则

疏密符合,瘦硬得体

欧阳询说:『四面安排均匀,八遍都具备所需。短的长的合乎法度,(高的矮的比例恰当)粗的细的字画要折中适度。』

王羲之说『要分配均匀点画,远近互相需要。象耕种时播种一样的有条不紊。研究其精细,然后再调和笔墨,让笔的细锋往来于纸上,疏密比较相符合。』

明代书法家项穆说:『人在写字时在于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是说性情中正和谐。还有肥一点,瘦一点而已。如写字要高矮合度,轻重协调匀衡。露在外边的笔画和藏在里面的笔画都安排的合适。刚劲或者柔美互相配合好,就像人世间的看相一样,不胖也不瘦,不高也不矮,才算是端庄美丽的人形啊!』

清代学者包世臣也说:『古代碑贴上的字体,大小很有相(径庭)象狭窄的小路和宽广的庭院同时存在。就像老头用手携着幼小的孙子同行,高矮不齐却是情意真挚,心痛的关爱着。』

948e3b30a28bb1901fd3127223440875.jpg

▲十大楷书之智永〖真书千字文〗

第六条法则

连续不同,有所变化

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在有很多笔画同时使用时,其形状各有不同的地方。很多点画齐放在一起,体势互相冲突违背(如蒸字下面的四点水的体势就是这样)。』

隋代书法家智果说:『重复的笔画就靠紧一些,就象吕、昌、爻、枣(异体字)絲、羽等字应该左面紧窄一些,右边宽一些。而森、磊、淼等字则应以同等道理兼用安排。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仰面倒下的仰着相同向的或者是相背着的,就是两字并为一字的。必须要求点画上下倒而仰着的,有离开或合并的体势。就象鱼身上的鳞羽一样,互相连接又编排有次序,而又看上去不整齐。就是说象鱼物的鳞羽有参差而又整齐的状态。』

王羲之说:『两个字合为一体的,重复的不要太长,单形的不要太小,有夹裹形体的不要太大。虽然笔画很密,安排好了,看起来确胜过笔画稀蔬的。矮短的字胜过高长的字。如果是写一张的书法,须要字字有意境上的区别,避免有雷同的迹象。

592c2b325de8762a5c9f47a4ffce9f94.jpg

▲十大楷书之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第七条法则

以奇取正,内外相称

明代书法理论家赵宧光说:『想写好用以题额(署书)的书法,要先想好一个字,根据文词的程序所需要,(体裁)然后拿起笔(拈笔)。落中间笔画时,即完成全体布局的构思。落左笔时要考虑到右边的空余,落右边笔画时要注意左边的布局。上下都一样。』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说:『写字须要有出奇的放荡潇洒,常出新鲜的字体景色。以新奇的手法完成正统的字体表现,不主张用旧的墨守陈规。』

cf922ad7ffe5446fbd510f791c4be2e8.jpg

▲十大楷书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第八条法则

象形自然,广取神采

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谈论书法时说:『点画就象高峰顶上的墜石,与山石相击后,逼真的象是要崩落似的。横画就象天空很长的一道云彩,隐约的存在着形态。竖画就象万年的枯藤直而垂下。撇画就象断开的犀牛角而离开了犀牛一样。捺画就象崩开的浪水一样,击打着向前奔跑。斜钩画()就象用三百斤的力量拉开了射箭的强弓,比如将要发箭而有簧力的弓。高厥画就象强力的射箭弓转折相接处(筋节)。所以,每写一个字都各象其形体,才是巧妙的。这样的写字才算书法的结构。』

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说:『作为书法的体韵,应该各象其形态。如坐立。如行走。如飞起来。如动态中。如远去了。如回来了。如躺在那里。如起立。如愁的表情。如欢喜的样子。如虫子在吃木叶。如长剑和锋利的戈式兵器。如强弓和坚硬的箭。如柔水一样。如火燃一样。如天空的云如阴天的雾。如太阳和月亮。每个地方都横竖有象形的体势,才算是书法啊!』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说:『深切了解书法的人,只看它的神采,忽略也不需要重视字形。』

4d5b3581a1b3a84c101e256e72a2a801.jpg

▲十大楷书之颜真卿〖颜勤礼碑〗

第九条法则

挺拔险劲,气宇轩昂

南宋时期书法理论家姜夔说:『要创作高超容色(风采)的书法,一是须要书法作者本人的品德高。二是须要学习古代优秀的神品法规。三是须要纸和笔的质量好。四是须要字体结构险而有劲。五是须要(高明)具备一定的书法艺术知识。六是须要墨色浓淡合适而又写出的字很滋润。七是须要把相对向的或者是相背着的笔画安排得当。八是须要字的结构与章法常出现新的意态。这样,自然高个的字,相是秀美整重的人。矮个的字,象是精明而勇敢的人。瘦的字,象是山沟积水处样的瘦弱样子(瘠)。肥的字,象是富贵而快乐的人。有劲的字,象是习武的人。有娇艳姿色的字,象是美女。歪倒倾斜的字象是喝醉酒的仙人。端庄秀丽的字,象是有礼仪修养的人。』

比如北宋时期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评论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文字体时说:『取细的与浓粗的中间体势,刚强有劲力而不屈从。就象有正义的官员执法一样,当面纠正缺点(面折),敢于在朝廷面前据理力争而直谏错对的风范。至于其点画工整妙美而又意态精确,没有可增加或减少的地方!』

bd5c7136b0cc827f717b99cd4ec0c052.jpg

▲十大楷书之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十条法则

格调统一,章法奇观

清代学者张绅说:『古代人写字,就象作文,有(字法)字的体势,有(章法)所有字组合的书法结构。有(篇法)全篇文字形成的方法。全篇字的结构必须首尾相接应。』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一个字的点画是决定着一个字的规矩。一个字的写出,是决定全篇书法的基本调子。』

当代文学家(剧作家)马少波先生说:『书法不仅要有写字的笔画形象美观,还要具备作品思想内容的高尚。』

书法理论学者华云说:『书法的章法就象战争中布置用兵的阵法,阵容严谨,有雷厉风行之势。有着集体观念出兵必胜之态。用书法的理论说就是有通篇一体的韵味!全体结构象是法律一样,而书法点画之美,就象治理国家的法律条款,字字有力,句句有理。藏着威仪和表率作用,令人有肃然起敬的风度。所以有了楷书模范的说法了。而其书法的内涵和字形的结合,它的韵美就象是悦耳音乐一样,拨动着欣赏者的心弦。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动人的感染力。通篇字的笔画力度象武术者的功夫,功底深厚而又扎实。而她的柔性美,就象太极拳一样藏着精气一体的内力,外柔而且内刚。最关键的是楷书的方正透露着光明,不含瑕疵,就象肩负正义的豪杰,胸怀的远大而精神永远不会衰竭!其作品清新,就象春天的巍峨山峰,出现初绿的景色而奇妙壮观!浩空辽阔无边无际,有令人欣赏而受启发的奇特美好,这才是有端庄如楷模之艺术天地啊!』

7b7f3e7bd1fb8e1ceda9489509bc3a93.jpg

▲十大楷书之赵孟頫〖妙严寺记〗

不歸 發表於 2025-3-31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法十则刍议》

休竹客君所辑楷书十法,深得古人三昧。余不揣谫陋,试为申说:

一曰"端庄平静",实为楷法根本。右军"平正安稳"之论,非独指结体,更含笔势平衡之道。观钟繇《宣示表》,横画皆取仰势,竖笔微带弩意,正是"斜画紧结"之祖。孙过庭"平正"之说,乃为初学立法,至若《书谱》本身,却是"险绝"之极则,此中辩证之理不可不察。

二论"上下平稳",尤见古人智慧。欧公"上重下轻"之法,实为视觉矫正之术。试观《九成宫》"鑿"字,上部"金"旁刻意紧缩,下部"殳"画舒展,反得均衡之妙。项穆"三防"之诫,实乃学书三阶:由平正而险绝,复归平正,此方是活法。

今人习楷,多囿于"横平竖直"皮相。殊不知晋唐楷诀,要在"稳中寓险"。如《宣示表》"朕"字左疏右密,《荐季直表》"民"字斜画穿插,皆于平稳中见机趣。学者当从结构规律入手,进而体会"势"之平衡,方不负前贤立法苦心。

习楷如参禅,初看山是山,终看山还是山,而眼界已别。十法之说,非为束缚,实乃渡河之筏耳。
覃冒 發表於 2025-4-5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法十义阐微》
(依古帖为范,析理法要义)

一曰正骨
右军所谓"平正安稳",非板滞之谓,乃如《宣示表》之"帝""命"诸字,笔势欹侧而重心如磐。钟太傅以隶入楷,横画犹存波磔,而竖笔挺然若建瓴,此即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之真谛。今人作楷,当先究单字重心,如庖丁解牛,目无全形,而自中绳墨。

二曰匀息
《黄庭经》"虚无"二字,上宽下敛而气脉贯通,恰合"上不宽而下不窄"之训。欧阳率更《八诀》云"四面停匀",实指字内空白如棋枰布子。观《醴泉铭》"泉"字三点水之排叠,可知"计白当黑"非虚言。习楷者当以毛边纸映日而观,墨处留白皆现筋骨。

三曰和衡
《瘗鹤铭》"鹤""胎"等字,左疏右密若老松倚石,而支点常在毫厘之间。陈绎曾《翰林要诀》谓"偏旁狭长",实为动态平衡之法。颜鲁公《麻姑坛》中"麻"字广厂部之开张,与"林"部之紧敛相激荡,恰似担夫争道,轻重自显。

四曰净界
细味《乐毅论》"乱"字三幺部,笔笔断而后起,如昆刀切玉。蒋衡《书法论》"字中布白"之说,在褚河南《雁塔圣教序》中尤显,其"藏"字戈法之穿插,与"臣"部留隙呼吸相应。今人用墨,当学智永《千字文》之"洁"字,点画虽繁而清气贯焉。

五曰应势
赵松雪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观《九成宫》"凿"字,左收右放如弓满弦;《胆巴碑》"殿"字撇捺之展,皆暗合"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古训。习楷当如抚琴,疾处不过三徽,缓处亦不过七徽,张弛合度乃见功夫。

(余法如"主笔显隐""向背揖让""血脉贯通"等,皆可于《孔子庙堂碑》《妙严寺记》中印证,兹不赘述。要之,楷法如筑台,层级虽异而基址必正,学者当以锺王为体,颜褚为用,欧虞为参,方得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