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7|回復: 1

[家庭教育方法] 一张家庭教育对照表,涵盖了所有孩子教育难题,价值连城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3-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什么是好的教育?

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暴力型教育?

还是,尊重孩子天性,任其自由成长的放任型教育?

或是,给孩子物质富足,为孩子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吃一点苦的溺爱型教育?

孩子的表现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其实是家庭教育和家长自身的问题,我们不妨一 一对照来看。

孩子的表现

家庭原因

自卑、懦弱

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

(干涉型家庭)

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

有一个喜欢打骂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

胆小害羞

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

(干涉型家庭)

不善良

父母必有一个人缺乏同情心

(暴力型家庭)

不懂是非

必有一个专制,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

小心眼

缺乏宽容的家庭环境,指责是这个家庭的主基调

(干涉型家庭)

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

(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懒惰

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

(干涉型家庭或溺爱型家庭)

喜欢埋怨

必然有一个负面思维的家长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脾气暴躁

必然有一个家长脾气不好,习惯通过发火这种不良方式与人沟通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自以为是

父母溺爱的必然结局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会关心人

父母宠爱过度,不让孩子表现

(溺爱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不快乐整天板着脸

夫妻不和或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

过于敏感、多疑

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

(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

不喜欢学习

家长不爱学习或者不认为学习有多重要

(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放任型家庭或无文化型家庭)

冷酷、孤僻

必然有一个放任不管或喜欢暴力的家长

(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结果)

自私

必然有一个溺爱的父母

(溺爱型家庭)

由此可见,对孩子暴力相加,只会让孩子脾气暴躁、缺乏同情心,孩子也容易暴力无情;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私、懒惰、不懂得关心别人;对孩子干涉过多,孩子会缺乏自理能力、自卑、胆小和懦弱;……

3bbbe711013d2f5e299fa463aa88d4d0.jpg

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问题

家长怎么办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

通过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孩子犯错时

首先思考是否家长教育出现什么问题,对孩子循循善诱

孩子不爱学习时

我需要先变成一个好学的人,以身作则

孩子不独立,太没有主见

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自己做决策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在家里发脾气

孩子小心眼

我要成为一个胸怀宽广、大度的人,给孩子示范

孩子没有上进心

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带孩子一起执行成长计划

孩子叛逆

我要努力和他成为朋友,一起学习玩耍

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必须先要成为这样的人。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修炼自身,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成就更好的自己和孩子。

松禅 發表於 2025-4-7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庭教育之本末相济之道》

家庭教育之要义,当以《周易》"蒙以养正"为纲,以《礼记》"教学相长"为目。今观此对照表,虽列症候详实,然未及根本。吾试以三才之道论之:

一、天时:教育当循"时中"之道
《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暴力型教育如盛夏酷暑,伤其根苗;放任型似寒冬凋零,失其滋养;溺爱型若梅雨绵延,腐其根基。管子曰:"时则动,不时则静",父母当观孩子气禀,如农人察四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有其序。

二、地利:家庭当为"厚德之土"
《孟子》言"居移气,养移体",表中所谓干涉型、暴力型、溺爱型,皆失中道。朱子《家礼》云:"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家庭当如坤土厚德,宽严相济。曾国藩教子"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正是刚柔并济之典范。

三、人和:教育贵在"反求诸己"
《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表中"家长怎么办"诸条,实为治标之策。王阳明《训蒙大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父母当如明镜,先正己身而后照人。颜之推《颜氏家训》载:"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身教重于言传,此千古不易之理。

今之父母常患三病:或如表中所示简单归因,此为一叶障目;或求速效之术,此为缘木求鱼;或执一端而不知变通,此为刻舟求剑。当记《菜根谭》"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过高"之诫,以"中和"为度,以"仁爱"为心,以"智慧"为眼,方是教育根本。

结语:家庭教育如园丁育苗,不可拔苗助长,亦不可任其蔓生。当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父母修己安人,子女自能成器。此中真意,非对照表可尽述,惟在日用伦常间体认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