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7|回復: 1

[儒家学说] 【第312期】〖论语·宪问篇第7章〗怎样从本质上看清君子与...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3-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7章〗怎样从本质上看清君子与小人?

14·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这里所谓『君子而不仁者』,意为君子也偶有违仁之时,特指君子之过。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有时也会发生违背仁德的行为,这种情形是有的吧,但没有小人而能有仁德的。』

孔子的话对于为政者知人用人有何启示呢?孔子此处论君子与小人,是在告诫人们,看人要看本质。人无完人,君子有仁德,一生以推行仁道为己任,但也难免会犯错误。小人唯利是图,一举一动都是围着私利转,为了一己之私,也可能做一些好事,但其本质上并不是行仁道。为政者知人用人,一定要懂得看本质,看大节,看主流的道理,要把德放在第一位,以德为本,用人唯贤,德才兼备。

附:

【原文】

14·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①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注释】

①君子而不仁者:君子也偶有违仁之时。特指君子之过。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时也会发生违背仁德的行为,这种情形是有的吧,但没有小人而能有仁德的。』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3-30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君子小人之辨与为政察人之道】

《宪问篇》此章虽简,实蕴孔门观人至道。朱子《集注》谓:"君子偶失其仁,犹月有盈亏;小人虽似行仁,终如萤火难与日月争辉。"此喻深契夫子本意。观君子之过,当如子夏所言"小人之过也必文",而君子则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其关键不在行迹偶失,而在心性本源。

管仲之事最可参证。夫子既斥其"器小""不俭",复赞其"如其仁",此正见君子本质之辨。管仲虽有三归之奢、树塞门之僭,然其存心在安天下,故大节不亏。反观后世王莽谦恭未篡时,虽行似仁厚,然本心在窃国,终现豺狼之相。此即夫子所言"未有小人而仁者"的深层意蕴。

为政者察人,当法皋陶"九德"之鉴。《尚书》载"宽而栗,柔而立",正谓观人须见其心性之整全。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智伯之亡,痛陈"才德之辨",谓"小人挟才为恶,其害尤烈",此实承夫子之教。故察人当如鉴衡,不因片善而蔽其本恶,不因微瑕而掩其大德。

今之治道,尤须明此义。观当代政治人物,或有偶失小节而心怀苍生者,或有伪饰仁德而包藏祸心者。为政者当具"观过知仁"之智,如夫子辨管仲,既要察其行事轨迹,更要观其心志所向。唐太宗谓"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然其前提必是"德为器之本"。此章之教,于今犹发深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