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44|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怎样创新都不要少了那份古意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些年经常讨论关于书法艺术的古与今、新与旧的话题,而近年来大家渐渐地很少争论了,因为大家有了共识,艺术的核心问题不在古与新,而在于优与劣、真与伪。

所谓真,是艺术作品中饱含了『真生命、真性情和真知灼见』。中国书法的生与死,并不在于你用了何种书体、何种材料、何种书写形式,而在于它有无契合人类的共同审美和共同价值观。

216a1ca8e7f0eec9bbe492baa60745c2.jpg

653443db2d307d74f3726aedee5f64cb.jpg

文化艺术形式,无论『新』与『旧』,都有其存在价值。绝不能说西洋抽象画胜过国画,东洋现代书法胜过传统书法,歌剧要胜过京剧。若就书法内部而言,不能说楷书就要胜过隶书,草书要胜过篆书和金文。这一点,大家都有了共识。这是第一个层面。

52fbded7ac2f7857f1e0248aa9c83cee.jpg

7a0d2f17d2e1378a05f0f51653538447.jpg

在艺术创作领域,过去常喊这么一个口号:『笔墨当随时代』,即所谓『艺术作品要有时代精神』,如果一个时代是颓唐的,那么需要艺术家们把作品都弄得萎靡不振吗?可见这个提法具有相当的欺骗性。真的笔墨应该超越时代和引领时代,或者说应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否则,它的价值就只能大打折扣。艺术之美,最大的魅力当在于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超越时空而成为人类永恒的经典。

古人云,书法乃小道也。虽是小道,犹言有道。『道也者,不可须臾而离也。可离,非道也。』(〖礼记中庸〗)这个『道』,是宇宙规律,自然规律,是真理,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人,断无创新可言!所谓『创新』,只不过是艺术家本人在按照艺术规律,不断去探寻,不断去体悟,不断去接近『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综合修养自然流露出来,并表现出纯然属于自己、有别于他人的艺术样式而已。这个艺术样式共性越多,获得的共鸣就越多。

1ef8f28464befaee487b3a7706babff8.jpg

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艺术共性』,就是要向最高的艺术目标奋进,向『道』靠拢,向『经典』靠拢。所以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向经典学习,向圣贤先哲们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将自己的个性缩至最小,而将共性放至最大。我们常说某某是『书法大家』、『散文大家』、『诗词大家』,这个『大家』,就是他的艺术理念和艺术精神能最大程度上引领并代表大家获得高层级的见解和审美,而这种高层级的『共同审美』的元素越多,则越能打动人,他也就越能代表『大家』。

我们说某位书法家『涉笔即古』,其书『饶有古意』。书法要写出古意来,真不是那么容易,不仅要懂得古人的笔法和墨法,更重要是要懂得用心去体悟书写之道和自然之道。这些都要经过大量的临摹、技法训练并用心体会才会有所得。书法要写出古意,就是要将古人的优长通过临摹、体会并融会贯通,吸收成为流淌在自己生命深处、灵魂深处的血液精魂。所谓的『创新』,写出『新意』和『己意』,不过是把『古人的优长和自己的不足自然流露出来罢了』。其他艺术亦然。

艺途漫漫,欲成一家一流,特别是要写出古意,非博观约取、涵养大德不可。

1e4502c1d38653873b7ad47ee0e008ad.jpg

(作品选自刘绿彬)

个人简介

刘绿彬,男,广东揭阳人,80后书家。擅楷书,小楷尤精。近年于六朝碑志用功尤勤,作品古朴典雅。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4-1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古意与时代精神之辩证】

书法之"古意",非指泥古不化,实为文脉传承之根基。昔人论书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皆在时代风貌中涵泳古法精髓。今观休竹客道友所论,深契艺道本质——艺术真伪不在新旧之辩,而在是否承载"真生命"三昧。

考诸书法史,王铎"五十自化"而创涨墨奇崛,仍以二王笔法为骨;傅山"宁拙毋巧"之训,实导源于钟鼎籀篆。此皆印证创新必以古意为枢机。所谓"超越时代",恰需先深入传统堂奥,如董其昌所言"与古人血战",方能得破立之机。

至若"笔墨当随时代"之说,愚见当解作"笔墨当超时代"。颜鲁公《祭侄稿》之悲怆、苏子瞻《寒食帖》之郁勃,皆因个体生命感悟而具永恒价值。当代书家若徒追形式新奇,而失却"书为心画"之本,则如无根浮萍,终难成参天之势。

故创新之道,当如周易"革卦"之义:革其形质而存其精神。甲骨之朴、汉隶之雄、晋帖之逸,皆可化为今人笔墨语言,然必以"真性情"为统摄。此方合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至理。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4-15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之古意与道统

休竹客君所论极是。书法一道,贵在得古意而传神韵,此非徒事形似之谓也。今试申而论之:

一、古意非复古之谓
所谓"古意",实为对书法本质精神的把握。王右军《兰亭序》之所以千古称绝,正在其能于流丽中见遒劲,在变化处显法度。宋四家皆以晋唐为宗,然苏黄米蔡各具面目,此乃真得古意者。若徒事描摹,虽点画毕肖,终是优孟衣冠。

二、道统与个性之辨
《中庸》言"道不可须臾离",书法亦然。颜鲁公《祭侄稿》悲愤郁勃,张旭《肚痛帖》率意天成,皆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今人所谓创新,当如董其昌所言:"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盖法度与性灵,犹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三、时代精神之真谛
"笔墨当随时代"非谓趋时媚俗。赵孟頫复兴晋法,邓石如以碑入帖,皆能于时代潮流中坚守书道本源。今观日本现代书法,虽形式新颖,然多失汉字本真。故真正的时代精神,当如苏东坡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四、共性与个性之平衡
文徵明八十犹临《黄庭》,何绍基日课汉碑,大家皆以"与古为徒"为要务。然其作品又各具风神,此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谓"同源而异派,共树而分条"。今人欲求创新,当先问是否已得古人三昧。

结语:
书法之传承,实为文化命脉之延续。白石老人云"似我者死",然其衰年变法仍以金农、吴昌硕为基。故所谓创新,不过是"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语)。愿与诸君共勉,在敬畏传统中寻找真正的自我表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