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69|回覆: 0

[中醫理論] 三診六則九結合 以人爲本和爲貴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三、六、九』蒙醫整骨術即中國蒙醫整骨學的精髓。

•中國蒙醫整骨學強調心氣相應,意念歸一、平衡和諧,始終貫穿著『以人爲本』『以和爲貴』的學術思想。

中國蒙醫整骨學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對中國蒙醫整骨學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深遠。

中國蒙醫整骨學思想的形成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中國蒙醫整骨學是蒙古民族發展與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醫學寶庫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勞動實踐中創造發明的一種獨特的治療技術。【中國蒙醫整骨學】是科爾沁草原包氏蒙醫整骨世家五代人230多年來傳承下來的蒙古族整骨醫術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蒙醫整骨學是在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社會背景下形成的,並不斷積澱和繼承發展的。原始時期蒙古族的經濟從以狩獵爲主逐漸發展爲以游牧爲主,同時狩獵。由於從事牧業和狩獵,每天與野獸、家畜打交道,離不開馬背,年年發生戰亂,經常發生跌傷、骨折、脫位等創傷。因此,蒙醫傳統整骨術是馬背民族蒙古族勞動人民當中的薩滿博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及同大自然、特別是同疾病鬥爭的實踐中利用當地自然資源,自然創造成的適合當時社會環境和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地理氣候的不成熟的民間、分散的、獨特無文字記錄的傳統文化整骨治療法。

蒙古族的整骨術雖然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在古近代【四部醫典】【四部甘露】等一系列蒙醫經典書籍和1985年以前的文字資料上從沒有提出過『蒙醫整骨術』這個概念,更談不上提出蒙醫整骨理論和治療方法。1963年9月6日,第一次把娜仁太太創立的蒙古族整骨術改稱爲『蒙醫整骨術』,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蒙醫整骨術』的概念,後續相繼出版了【蒙醫整骨知識】【祖傳蒙醫整骨術】【祖傳正骨】【包金山醫案】【中國蒙醫整骨學】等14部著作65篇論文。破譯了這個神秘而具有極高學術使用價值的『黑匣子』,使一直以言傳身教而無文字記載的祖傳蒙醫整骨術得以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創立了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具有草原文化內涵、獨特理論體系、民族特色濃郁、體現『天地人合』理念、綠色天然、以『三診六則九結合』爲精髓、獨一無二的『三、六、九』中國蒙醫整骨學。這是實踐中創新的,神奇療效的一種創新療法。

中國蒙醫整骨學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中國蒙醫整骨學是蒙醫學中的一種特色療法。蒙醫整骨,是蒙醫藥中的精華,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這種療法蘊含著『以人爲本』『以和爲貴』的思想。這種療法敬畏自然,珍愛生命,以醫術爲主、以醫德爲本,患者至上,激發與調動患者體內的應激機能,重視和發揮人的自控本能及人的骨折自愈能力,能動復位,自然固定,以手感功能和巧妙手法爲重點,重視人的自身平衡與自然平衡,順應人體結構規律,是一門具有奇特療效和鮮明民族特色的醫學學科。是生物力學療法、氣功療法、生理心理療法、精神療法相結合的一種順應自然,順應人體結構規律,身心兼治的非手術療法。

『三、六、九』蒙醫整骨術是中國蒙醫整骨學的精髓。『三』是眼看、心想、手摸;『六』是手法復位、夾板固定、噴酒按摩、對症用藥、調節飲食、功能鍛鍊;『九』是醫生與患者結合、三診與X線結合、治療與護理結合、固定與鍛鍊結合、意和氣結合、神與形結合、噴灑與手法結合、局部與整體結合、內因與外因結合。蒙醫整骨理論中體現了人體與自然、社會、心理、生物醫學合爲一體思想;體現了人體與自然、社會、心理、生物醫學合爲一體思想;體現了整體性原則、最佳原則、動態性原則;體現了功能與結構統一,空間形態與時空過程統一,醫學的功法與病人的行爲統一,人體與外界因素統一;肢體與全身統一,軀體與臟腑一體,人與自然合一。

中國蒙醫整骨學的理念即和諧理念,強調心氣相應,意念歸一、平衡和諧,強烈、短暫,暴發性較強的口哨聲,內氣外放,把元氣和藥酒傳送骨傷病人的傷處,患者心理產生強烈的自我修復欲望,消除其他各種雜念,轉移因骨折帶來的憂慮和情感。同時瞬間把骨折規律、類型,移位方向等一系列在大腦中形成立體影像。針對移位反方向因勢引導,以力對力手法加以巧妙手感,用抖、提、壓、推、攏、擠、捏、拿、折頂、回觸等十種手法使斷者復續、陷者復出、短者復長、突者復平、歪者復正、碎者復完、轉者復歸、錯者復正。有旋轉骨折,則採用轉壓法複合計有斜性骨折,則採用拿壓法挨貼;有粉碎性骨折,則採用捏拿法復完;有嵌入性骨折,則採用購拉法復正;有撕脫性骨折,則採用捏壓法復歸;有壓縮性骨折,則採用抖壓法整形;有塌性骨折,則採用提推法復起;有斷骨高突,則用按壓法復平;有斷骨分離,則用推拿法接合;有骨重迭則用折頂法復位等回歸自然。把骨折手感復歸後及時用松木等木料做的小夾板和壓墊,用三條寸帶外固定。這種外自固定法是彈性固定,相對固定,活動固定,穩定定固定相結合的一種人與環境和諧相應的順其傷肢結構彈性,重視人的自控本能的點、線、面統一整體的,既保持骨折的『靜』,又保持傷肢的『動』的固定療法。加壓點、綑紮的線、穩定的面等外自固定方法爲骨傷病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結合,使傷肢自我修復創造良好的條件。這種固定法在橫向上富有一定彈性,適應肌肉自我活動時的壓力變化;在縱向上具有較好的韌性,能夠起到外自固定的支架作用,整體上達到三點擠壓創面、矯形和槓桿作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內靜外動,動靜結合、保持平衡,它是一種動力平衡,是以動制動的原理。夾板是捆在肢體外面,它的固定力是來自肢體內部,是外力通過內力而起作用的。這是適應肢體的生理需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學原理,保證整復效果,加快骨折的癒合。

中國蒙醫整骨術對骨折分三期治療,基本原則是:①骨折初期(1~2周):化瘀活血,溫經通絡,消腫止痛以『靜』爲主;②骨折中期(2~5周):補益肝腎,補骨生新,續筋接骨當選『靜』與『動』結合爲主;③骨折後期(5~7周):補氣養血,修復傷肢,功能恢復『動』爲主。治療時,噴酒按摩,對症用藥,調節飲食,功能練習,同時分三期進行。治療骨傷過程中,並意念運動,體力運動,呼吸運動,同步進行。

中國蒙醫整骨術解決了中外治療骨折史上長期沒有很好解決的人與物、動與靜、內因與外因、主動與被動、骨骼與軟組織、意與氣、手法與藝術、形與神八對矛盾,達到和諧。美國加州大學一位教授提出骨折癒合三角:活動、血運、骨痂。我們在整骨臨床中,骨膜、血運是骨折癒合的最重要的因素。這是與人類年齡分段的骨骼特點直接有關係的。人從1周歲到7周歲時,兩者之間以軟骨相隔,叫軟骨骨板,分開的骨骺都單獨計算,骨共270塊;8周歲到14周歲,腕骨、距骨等短骨和不規則骨的形成使骨骼的數目增加爲350塊;15周歲以後,骨軟骨板骨化,骺與干骺相互癒合,骨骼數目減少爲206塊。人體關節共167節,其中活動的小關節60個,活動的大關節12個,不活動的關節95個。幼年時期的關節沒有完全形成,而是軟骨連接。所以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和髖關節後脫位疾病容易發生,但是基本不發生肋骨骨折、脊椎壓縮性等骨折。從胎兒期到少年期,骨膜較厚,血管也逐漸減少,骨折癒合相對慢些;老年期後,骨質疏鬆、骨質增生、關節退行性改變,骨折癒合更慢。我們在幾十年的治療骨傷臨床中,抓住不同年齡段骨骼的特點,沒有干擾和破壞對人賴以生存的血運、骨膜,並重視了動與靜的結合,做到了人體與元氣合爲一體。醫生的意念與患者的信仰一體,骨折容易對位對線,骨痂形成好,骨折癒合快,功能恢復好。併發症少、療程短、費用低,患者不痛苦。具有操作安全易行,方便民眾,不受條件限制,在中國蒙醫整骨術中始終貫穿著『以人爲本』『以和爲貴』的學術思想。

中國蒙醫整骨學的醫德觀

孫思邈在『大醫精成』和『大醫習業』兩篇中強調醫家必須具備『精』和『誠』。『精』指精湛的醫術;『誠』指高尚的醫德。他明確指出學醫人首先要有『大慈惻隱之心』『好生之德』,對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只有具備『精』和『誠』的醫家才是『大醫』,即高尚而優秀的醫家。蒙醫整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代代相傳而永遠不變的也正是『醫德』和『醫術』並駕齊驅,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蒙醫整骨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對人類本身的深切關愛和對生命的敬重,醫生是掌管病人生死的關鍵,功底不紮實不行,技術不精湛也不行。要成爲一名優秀的蒙醫整骨醫生,強調自身努力與素質之外,還特別強調善於學習,包括自學、他學、從師承學,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要善於修身養性。

蒙醫整骨的對象是人,人生活在自然界,而自然界必然對人的生命活動產生影響。因爲整個宇宙包括人類都是物質性『氣』的運動,『氣』是構成宇宙萬物和人最基本的精微物質,人在『氣』的運動中相感相應。我們需要順應自然規律,抓住肝腎精氣、氣血充養,把自己的心念與元氣相應、疾病與精氣結合,心靈與手巧配合,身體與心理兼治,這樣才能天地和諧。作爲一位優秀的蒙醫整骨醫務人員不僅僅要精於醫學專業的知識技能,更要博通和掌握經史天文學、歷史學、氣象學、生物學、地理學、心理學、哲學等,認準天地人的整體觀念,要在自己的職業技能上有所創新、有所創造。

蒙醫整骨事業是一門具有鮮明蒙古民族特點和強大生命力的學科。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蒙醫整骨術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在傳承和弘揚蒙醫整骨術優勢的同時,我們還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繼承發揚前輩們的精神,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彌補蒙醫整骨術的不足,建立走中國特色、民族特色的蒙醫整骨文化。我們只要堅持『古爲今用,洋爲中用』的原則,才能集中傳承草原整骨文化精華,融入新的時代潮流,使這一蒙古族傳下來的醫學文化遺產進一步發揚光大。(包金山 愛吉牧仁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