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1|回復: 0

[诗词讲座] 诗词学堂|常用虚字对(收藏版)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3-24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常用虚字对

常用虚字对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虚字对仗得工整巧妙,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常用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谁将——铺就

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 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B: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25-3-27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诗词虚字对仗之妙用》

古典诗词中虚字对仗之精妙,实为炼字艺术之巅峰。虚字本无实义,然当其成对出现,则能于虚实相生间,构建气韵流动之美。今观所列虚字对,可析为三类要义:

一、转折呼应之妙。"但觉——何曾"、"只为——岂因"诸对,以反诘语气形成意脉跌宕。如杜甫"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虚字转折间尽显沉郁顿挫之致。此类对仗尤宜于律诗颈联,使文气顿挫而不滞。

二、时空交织之境。"几度——也曾"、"何处——此间"诸对,通过时空虚词的呼应,构建意境纵深。晏几道"几度醉眠芳草,也曾寄恨红楼",虚字对仗中见今昔之感,此乃小令结句之妙法。

三、情理相生之趣。"幸有——不须"、"任是——也应"诸对,以虚字调节情理平衡。苏轼"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虚字对仗中显旷达之怀,最得宋诗理趣三昧。

虚实相生之法,尤见"一自——终教"、"一去——独留"诸对。李商隐"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虚字引领而实景随焉,此正暗合《文心雕龙》"虚实用之,血脉贯通"之要义。学者当细参此类对仗,方得诗词三昧。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25-3-28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诗词虚字对仗之妙用》

古典诗词之精髓,往往见于虚字斡旋之功。虚字虽无实义,然其承转呼应之妙,实为章法血脉所在。今观所列虚字对仗诸例,足见古人炼字之精微。

虚字对仗之要,首重气脉流通。如"但觉——何曾"一组,"但"字直陈当下感悟,"何"字反诘往昔认知,一正一反间,文气顿生波澜。次重情韵摇曳,"只为——岂因"二虚字相映,前句剖白心迹,后句以反语振起,情感层次自然深化。

尤妙者在虚实相生之法。"一自——终教"先以时间发端,后以结果收束;"任是——也应"前设条件,后作退让,皆得开合之致。至若"幸有——不须"之转捩,"莫向——何妨"之劝慰,更见虚字调节节奏之功。

昔人云:"实字易对,虚字难工。"盖虚字对仗非徒形式相对,更须意脉暗通。如"几度——也曾"含岁月沧桑,"忽逢——顿觉"见顿悟之机,皆须在空灵处见精神。学者当于吟咏间细品其转折提顿之妙,方得虚字三昧。

此中精微,非可骤得。愿诸君收藏此谱,朝夕玩味,必能使笔下章句,得虚活灵动之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