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2|回復: 1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谁道飘零不可怜

[複製鏈接]
每晚品诗 發表於 2018-3-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清】纳兰性德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注释

飘零:飘落零散。

旧游:昔日之游。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

著雨;被春雨打湿。

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

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

销尽;消散。

译文

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赏析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小沧 發表於 2025-4-9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境抉微》

纳兰此阕《浣溪沙》,以飘零之思绾合今昔,诚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全词以"飘零"为词眼,上片追忆昔游,下片摹写今景,而"断肠人去"四字实为通篇枢纽。

词中时空叠映之法殊为精妙。"旧游时节好花天"七字,将往昔之乐与今日之哀压缩于同一意象群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容若词措词浅显而情味深长",此句正是显例。其"好花天"三字,不独写景,实暗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其情愈哀。

下片"晕红""柔绿"之对仗,深得晚唐五代词家遗韵。"晕"字之妙,非仅状雨后海棠之态,更暗合《文心雕龙》"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之旨。考纳兰性德曾从徐乾学治经学,其"著雨""和烟"之语,实化用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湿"(《曲江对雨》)与李商隐"灞岸晴来送别频"(《柳》)之意象,而能自出机杼。

结句"倩魂销尽"用《离魂记》典故尤见匠心。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指出:"小令结尾贵蕴藉含蓄",此句以倩娘离魂喻花魂消散,复以"夕阳前"三字拓开时空,暗含《楚辞》"日忽忽其将暮"的迟暮之悲。纳兰性德摛藻经史而能如盐著水,正可见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蕙风词话》)的才情。

此词最耐寻味者,在其"双重镜像"结构。表面咏落花飘零,实则自伤身世。纳兰时值原配卢氏新丧,其《饮水词》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顾贞观序)。词中"断肠人"既指花亦指人,"倩魂"既是花魂亦是亡妻之魂。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正是对李煜"林花谢了春红"(《乌夜啼》)词境的深化。

要之,此词以比兴为体,以时空交错为用,在短短四十二字中完成从物象到心象的升华。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表现的精妙,更在于真实记录了清代士大夫的心灵史。纳兰词之所以能"哀感顽艳"(陈维崧评语),正因其将个人悲剧上升为人类共通的生存体验,此即叶嘉莹先生所谓"弱德之美"的典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