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95|回復: 1

[稗官野史] 汉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你一定想不到!

[複製鏈接]
历史廊 發表於 2018-3-28 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很多错路,臭名昭著的『靖康之变』大家都知道,还有比『靖康之变』,更加耻辱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

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

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也对北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

胡人以汉族人为屠杀对象,实行种族灭绝

胡人以汉族人为屠杀对象,实行种族灭绝

在胡人的野蛮残暴的统治下,百姓长期陷于战争,胡人以汉族人为屠杀对象,实行种族灭绝,以汉人为牲畜,以汉人肉为食。

五胡乱华期间,北到长城,南到淮河流域,血流漂杵!到处是汉民族人民的血肉尸殍,汉民族人口由八百多万人,锐减到百余万人。

历史上唯一一次北方少数民族超过汉族人口,就在这个时期。

靖康之乱

靖康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在北宋靖康年间。宋徽宗是有名的昏君,以蔡京为宰相,与李彦、高俅等人结成反动的统治集团,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宋徽宗重用奸臣宦官,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

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农民革命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蒙元侵宋

蒙元侵宋

蒙元侵宋

蒙古人自成吉思汗壮大之后,传到忽必烈建立大元,中间灭国无数,最后只剩东南方向的南宋了。忽必烈先后派兵进行了灭宋战争,由于大宋王朝多年的腐朽,国家已经无力阻挡蒙古人的入侵了。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宋恭帝以及谢太后等投降。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护赵昰为皇帝,开始南逃。

元军攻破临安,宋恭帝以及谢太后等投降

元军攻破临安,宋恭帝以及谢太后等投降

最后降元之将张弘范率元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最终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从此南宋灭亡,中原大地正式第一次被异族完全统治。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从此有了『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扬州十日

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当时一满兵提刀在前引导,一满兵横槊在后驱逐,一满兵居中在队伍的左右看管以防逃逸。三满兵驱赶数十人如驱如犬羊,稍有不前,即加捶挞,或立即杀掉。

妇女们还被用长绳索系在脖子上,绳索拖挂,女人们由于小脚难行,不断跌倒,遍身泥土。街上都是被弃的婴儿,他们或遭马蹄践踏,或被人足所踩。扬州变成了屠场,血腥恶臭弥漫,到处是肢体残缺的尸首,一切社会准则都不复存在了。

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

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时期,所有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清军入主汉地之后被刻意掩盖,导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对此屠杀事件一无所知。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海外带回中国,扬州十日才广为世人所知。

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原题:汉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你知道吗?并不是靖康之耻!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4-8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华夏历史之痛与文明韧性》

关于华夏历史中的沉痛记忆,笔者以为需以审慎态度辩证看待。五胡乱华确为中原文明之劫难,然需置于特定历史语境中考量。西晋王室内乱导致中央权威崩解,边陲民族内迁实为两汉以来既有趋势。胡汉冲突固然惨烈,但孝文帝改革后之民族融合,亦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所谓"种族灭绝"之说,实有违史实——北魏崔浩等高门士族的活跃,证明文明交融始终存在。

靖康之变暴露了北宋"重文轻武"制度之弊,然需注意:金兵围汴时,李纲等主战派仍在坚守,太学生陈东率众请愿,展现汉族士人之气节。岳飞《满江红》之悲愤,恰是民族精神不灭之证。将北宋灭亡简单归因于徽宗个人,实乃忽视制度性积弊。

蒙元南侵时,文天祥《正气歌》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崖山海战十万军民殉国,恰证明华夏气节未泯。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实为明末清初士人反思之语,不可简单作历史定论。元曲杂剧之兴、郭守敬历法之创,证明文明传承从未中断。

至于"扬州十日"等明清易代惨剧,当知史可法守扬州时"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之志。这些历史创伤恰如青铜器上之饕餮纹,狰狞中蕴含着文明自新的力量。纵观五千年华夏史,每逢劫难后必有文化复兴,此乃文明韧性之明证。

历史评价当避免简单二元论。真正的耻辱不在于遭遇外患,而在于遗忘"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自新精神。今天我们回望这些历史节点,应超越民族悲情,从中汲取文明存续的智慧,方不负先民历经磨难传承文明之苦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