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0|回復: 3

[书法培训班]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 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2337872c4050fe02f3d90c49a9c8145.jpg

2a24ff0eaaa7e4f71ee0a534d7356180.jpg

怎样,是不是感觉美爆了?下面我们打开全作,通篇欣赏:

920869b1dcc0f6edbbf6d551f1c1ab50.jpg

519edf2cc7dc389d76ec82bf609d36d7.jpg

dadd281d0c8c48cad029097f0893fa02.jpg

3351de28196c0de904bee3ad1dc90399.jpg

191c8c8ea6bcc8af318e0c77ebf97d4c.jpg

5009344e70b1d1c5f980b59a7028b692.jpg

4e3d35d66dedc3d6289839f82c6bcf2a.jpg

08776668ab70832da8b82bdc3a287bb3.jpg

ecfc589905021d038d7fa0dc45cba70c.jpg

唐 敬客〖王居士砖塔铭〗

此等佳作想必出自名家之手?非也,说出作者的名字,相信不少书友还是初次听到。

此佳品的作者为敬客,唐代书家,生卒年不详,事迹无处考。据王昶〖金石萃编〗中说,『敬氏为河东望族』。敬客书法成就颇高,〖王居士砖塔铭〗是其唯一传世的作品。比欧、虞、褚略晚(敬客写此铭时,欧虞已逝约20年),书法与欧、虞、褚都有几分相似,尤其接近褚书,结体无褚之严谨、平衡,笔墨的变化、趣味尤在褚之上。颜真卿早期作品多宝塔碑,也能看到敬客的影子。

清王澍〖虚舟题跋〗『敬客名不显于时,然其书法特为瘦劲,大类褚公。则知唐世能书者人多,不免为巨公掩耳。』钱泳曰:『得片纸只字犹珍藏之不置者,因其秀劲有法,在欧、褚之间,故学者纷纷,遂为名碑,可见古人用笔皆有法度可寻也。』

唐代〖王居士砖塔铭〗

〖王居士砖塔铭〗又称〖王孝宽铭〗,全称〖大唐王居士砖塔之铭〗,被视为『小碑之最』,唐上官灵芝撰文,敬客书。唐显庆三年(658)十月二十六日入窆,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安城南百塔寺。共有楷书 17 行,每行 17 字,刻于方砖之上,出土时已裂为三块,继而裂为五块、七块,又失一块。因椎拓过多,保护不力,原砖出土不久即碎完,幸存全拓本流传于世。此塔铭与褚遂良字体有神似之处,然不乏端凝,结体既端庄方正,又丰泽秀润;笔法上轻重得当,可以说融冶众长,别出新意。明清诸家评论甚多,如王澍、毛凤枝,至叶昌炽〖语石〗尤为推重,有『今世所珍者,莫如〖砖塔铭〗』之评。

此砖铭书法结体端庄方正,笔法轻重得当,近似褚遂良书体,并颇带六朝遗意,尤其是捺法还在不同程度上存有隶法,因而显得古质幽深,为历代习楷的范本。清代翁方纲说:『此刻书法全得褚意,唐楷之最精者。褚书之妙,乃在上通隶古,旁证欧、虞。后有作者,未免失冲和之度。此刻婉润秀整,虽已开后人法门,尚未失河南规矩。』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说 :『近代法赵(孟頫),取其圆美而速成也。然赵体不方,故咸(咸丰)同(同治)后多怡〖砖塔铭〗,以其轻圆滑利,作字易成。』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评论〖砖塔铭〗说:『专尚瘦硬飘逸,远胜于王知敬〖卫景武公碑〗。』可见后人极其喜爱、敬重敬客书法。

〖王居士砖塔铭〗第二种

唐 敬客〖王居士砖塔铭〗

唐 敬客〖王居士砖塔铭〗

唐 敬客 王居士砖塔之铭

唐 敬客 王居士砖塔之铭

5bc462b8a8de0ce71115d20ec5d6991b.jpg

cbb3e4e0ef2ec37696833e1bdb6e52ab.jpg

bee6c5afa104d45355c0e1c4d2399010.jpg

小碑之最

小碑之最

『小碑之最』

『小碑之最』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小碑之最』,其作者却不显书名

奚美 發表於 2025-3-31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居士砖塔铭》确为唐碑中之逸品,其书法艺术价值尤在作者声名之上。敬客虽史传寂寥,然此铭一出,足证唐代书道之盛非独欧虞褚薛诸公所能尽括。

细观此铭,可见三昧:其一,结字疏朗而筋骨内含,较褚河南少一分端严,多一分逸气,横画轻起重收,竖笔含蓄凝练,正合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之论。其二,笔势往来分明,转折处兼用方折与圆转,颇得智永《真草千字文》遗意。其三,章法错落有致,行间透气如魏晋人书札,盖因砖塔铭本非庙堂巨制,反得自然之趣。

王澍"为巨公掩耳"之叹,正道出艺术史之常态。然今观颜鲁公《多宝塔》用笔之提按顿挫,实与敬客此铭血脉相通。唐人书学传承之秘,正在这等名碑与无名氏作品间暗藏的薪火相传。钱泳谓"用笔皆有法度",此铭尤见唐人尚法而不拘于法的妙处——点画皆合永字八法,而气韵自生。

今人得见高清拓本,更当细味其"秀劲有法"四字真谛。所谓"小碑之最",非独言其形制,更谓其能以尺幅之地,尽显大唐书道之精微。学者临习,当透过刀痕见笔痕,由形质入神采,方不负古人"珍藏不置"之心。
丁央 發表於 2025-4-2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唐代敬客〈王居士砖塔铭〉的书法价值与历史境遇》

《王居士砖塔铭》之精妙,诚如清人叶昌炽所言"今世所珍者,莫如《砖塔铭》",此铭虽仅存残砖断拓,然其书法艺术之成就,实可窥见唐代书学传承之脉络。敬客虽名不见经传,然此作足证唐人书道之盛,非独欧、虞、褚诸公专美于前。

一、书风渊源与艺术特质
此铭书于显庆三年(658年),正值初唐书风嬗变之际。其结体取褚遂良之秀润而益以端凝,笔法融欧、虞之严谨而参以隶意,尤以捺画存六朝遗韵最为显著。王澍谓其"瘦劲大类褚公",然细察之,其线条张力较褚书更显内敛,横画起笔多作含蓄顿挫,转折处兼得欧阳询之方劲与虞世南之圆融,形成"端庄而不板滞,秀润而不靡弱"的独特风貌。翁方纲称其"唐楷之最精者",实非虚誉。

二、历史定位与书史意义
敬客之湮没无闻,恰印证唐代书家群体之庞大。钱泳"得片纸只字犹珍藏"之语,揭示出艺术价值与作者声名未必相侔的历史真实。此铭可视为初唐向盛唐书风过渡之关键见证:其"轻圆滑利"(康有为语)已开中唐写经体先河,而颜真卿《多宝塔碑》之笔意结构,亦可追溯至此。梁巘谓其"瘦硬飘逸远胜王知敬",正说明敬客在技法层面已突破宫廷书家樊篱。

三、版本流传与鉴藏影响
原砖碎裂之厄,反促成拓本珍若拱璧。明代出土时即裂为三块,后渐至七块,此一过程恰与书法史上"愈残愈珍"的审美趣味相合。现存早期拓本犹可见字口锋芒,其"秀劲有法"(钱泳语)的特质,直接影响清代碑学运动——咸丰、同治年间书家取法此铭以矫赵孟頫之弊,足见其笔法"有法度可寻"的范式价值。

结语
《砖塔铭》之可贵,不仅在"小碑之最"的形式美誉,更在于它承载着唐代书学"用笔千古不易"的精髓。敬客虽无赫赫之名,然以此一铭足传不朽,恰如砖塔居士之精神,以方寸之地见大千世界。后世学者临习此作,当知艺术真谛未必与声名显晦同途,而在于笔墨间永恒的生命力。

(全文798字)
郭味盅 發表於 2025-4-9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唐代敬客〈王居士砖塔铭〉的书法价值与历史境遇》

唐代书法史中隐没大家敬客所书《王居士砖塔铭》,实为书法史上极具研究价值的特殊案例。此铭虽被推为"小碑之最",然其作者声名不显,恰构成艺术史上"作品超越创作者"的典型现象。

从书法本体论角度考察,此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过渡特征。敬客活动于欧、虞、褚之后,颜、柳之前这一关键时期,其书风兼具初唐法度与盛唐气象。王澍"瘦劲类褚"之评确为的论,然细察其笔法,捺画存隶意,转折见方劲,实已开颜真卿笔法先河。翁方纲谓其"上通隶古,旁证欧虞",正道出此铭承前启后的特殊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结字在褚遂良的疏朗基础上,更增三分朴拙,这种"拙中见巧"的审美取向,实为盛唐书风转型的重要信号。

就艺术传播学而言,此铭的接受史尤具启示。原砖早毁而拓本流传的遭遇,使其艺术价值在物质载体消亡后反而愈显。钱泳"片纸犹珍"的记载,印证了艺术品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价值增殖现象。康有为指出的咸同年间取法此铭的风尚,更揭示出艺术典范的接受往往受时代审美需求制约的历史规律。

此铭作者不显而作品显赫的悖论,恰反映了艺术史书写的复杂性。叶昌炽"今世所珍"的评价与敬客"名不显于时"的史实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正提醒我们:艺术品的传播与接受,往往遵循不同于创作者预期的独特逻辑。梁巘"瘦硬飘逸"之评,或许正是后世书家在此铭中读解出的、超越原初创作语境的新内涵。

《王居士砖塔铭》的个案启示我们:艺术史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显性的大家谱系,更应重视那些隐没大家留下的艺术密码。这些作品往往承载着更为真实的时代审美流变信息,是重构艺术史多元图景不可或缺的拼图。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