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可以改变我们很多。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4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们身边,有些朋友,

他们或懒惰、呆板,

或急躁、偏激,抑或空洞、苦闷…

但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

或是家人,甚至是伴侣,

如果你想改变他,怎么办?

可以让他练习书法!

1

性格更从容

可能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当代社会很多人性格都潜伏着浮躁的一面,尤其我们在谈论小孩的时候,会很容易说:『现在的小孩不比以前了,都很急躁』。想能让一个浮躁的人静下心来,一来环境要静,二来易入门,三来要容易奏效,四来有感情宣泄,所以,书法刚刚好。

2

气质更文气

汉字,首先是一种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更是一种凝聚力。因为每一个汉字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写汉字就是让我们了解体验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民族的精神。

3

品格更高贵

书法,是国粹,书法在汉字形成至今,见证了中国人文历史的变迁,那些过往的伟大书法家比如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陈继儒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无论是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还是他们做人的准则,都是我们榜样,他们对于学习者的品德、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

4

学识更丰富

学好书法,必须以丰富的学识为基础,清代书家杨守敬认为,学术除品高以外,『一要学富,胸罗万千,书卷之气,自然益于行间。』由学书而悟到读书更重要,这是提高我们文化素质的第二收获——学识与素养。

5

更好学更聪明

通过学习书法,能使人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而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书法很容易免除这些毛病。

6

观察力更强

练习书法,还可以培养观察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各种笔画的不同以及字的结构,比照字帖学习运笔,长此以往,学习者更易领悟、领略书法的美妙之处,思考在书写过程中应该怎样表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于是,此人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7

意志更坚定

学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练不少人刚开始学习书法,爱丢三落四,心绪浮躁,无法集中注意力,练一会就坐不住了,甚至把墨汁弄得满桌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渐渐的沉稳下来,这些毛病都消失了,能平心静气的写字了。

8

更具创新力

书法推崇创新,追求个性。临摹古人的书法,是为了在大脑中积累大量丰富的材料,为今后的创作做好铺垫,因而,书法教学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孩子不知不觉中从模仿走向创新的过程。

9

更懂规则

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我们学书法的时候既可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美观而又合乎规范。这点很重要,比如说考试,优美的书写可以让老师愉悦的批阅,得分更高;再说远点,待人接物,也会更知道法则、法度和火候。

10

更懂美爱美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融入了古今圣贤之理,人们学习书法,有净化心灵、驱逐邪俗之气、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对于书法的美,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高逸幽雅,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嗜好为之提高,渐渐的将审美水平提高,更懂美,更爱美。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0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金尤 發表於 2025-4-16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修习对人格涵养的化育之功》

书法一道,实乃修身养性之枢机。观今之世,人心浮躁者众,而书法恰为对治此病之良方。昔人云"静水照物,明镜现形",习书之时,心手相应,笔墨交融,非宁静无以致远。王右军《兰亭序》之从容,颜鲁公《祭侄稿》之悲怆,皆在点画间见其性情。习书者临池日久,自能收束心猿,降伏意马,此乃"澄怀观道"之真谛。

书法之妙,尤在变化气质。卫夫人《笔阵图》言"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实喻人格修养。习篆隶可培厚重,摹行草能养灵动。苏子瞻谓"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书,亦如人格之完满。黄庭坚观舟人荡桨而悟笔法,正说明书法与天地万物相通,习之者自得天地清淑之气。

至若品格陶铸,更见书法之功。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谏,非独论书,实为处世箴言。赵孟頫日书万字,文徵明八十犹作蝇头楷,先贤勤勉精神,皆在楮墨间流转。习书者追摹前贤法帖,如对至尊,自然生恭敬心,此即"游于艺"而"志于道"之谓也。

书法与学问相资为用。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此理于书道尤切。习书者必究文字源流,通晓诗文典故,如写《兰亭》须知魏晋风度,临《祭侄》当明唐室忠烈。学问既富,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此乃"腹有诗书气自华"之验。

至其益智之功,尤不可轻。虞世南《笔髓论》谓"迟速虚实,在乎一心",习书者需观帖如察秋毫,落笔似运斤成风。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三昧,实因观察入微所致。今人习书,先求形似,渐悟神采,此中培养之专注力、观察力,实为治学根基。

习书过程即是意志磨砺。米元章"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可见坚持之要。初学或苦于手颤笔拙,久练乃得心手双畅。昔人"池水尽墨"、"退笔成冢",正是此中甘苦。今人若能日课不辍,自然消解浮躁,养成恒心。

要之,书法非仅笔墨技巧,实为性命双修之道。程子云"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习书正可兼得二者。学者若能以诚敬之心临池,假以时日,必能变化气质,优入圣域。此乃传统文化"由艺臻道"之真义,愿与诸同道共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