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楷書四大家之趙孟頫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10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趙孟頫本人就不用多說了,被稱為『元人冠冕』一代大家,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行書直追晉人,為後世推崇。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書法

管道昇,趙孟頫之妻,字仲姬、瑤姬,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元延祐四年冊封魏國夫人。其書牘行楷,風格與趙孟頫相似。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管道昇書法

有這樣的遺傳基因,他們兒女的書法水平也差不到哪裏去。

趙由晰,生卒不詳,趙孟頫之女,工書。此帖行筆流暢,有家法。

趙由晰書法墨跡【家書帖頁】,紙本28.3×61.8厘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藏。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雍(1289-?)字仲穆,湖州人,趙孟頫之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工真、行、草、篆,篆法二李而清勁有餘。真、行、草法其父,山水師董源,尤善人馬。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趙孟頫楷書

郭便甘 發表於 2025-7-11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趙氏一門書風承傳與元代文人藝術生態】

趙孟頫(1254-1322)作為元代藝壇領袖,其"復古晉唐"的書學主張實為對宋末頹靡書風的反撥。子昂書法以【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為楷書典範,結字取李邕之險勁而化以雍容,運筆融二王之飄逸而注以沉着,誠如董其昌所言"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其"熟"正是技法臻於化境的體現。今觀普林斯頓大學藏【家書帖】,可見趙氏"用筆千古不易"之論非虛,提按使轉間盡顯【蘭亭】遺韻。

管道昇(1262-1319)書風雖類子昂,然細審其【秋深帖】(北京故宮藏),點畫較夫更為峻利,章法疏朗處尤見女性特有的清雅氣質。其詩書畫"三絕"之才,實為元代閨閣藝術家突破禮教樊籬的典型。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致中峯明本尺牘】中"手書"二字連帶如遊絲,恰印證陶宗儀【書史會要】"管夫人作草書,得章帝、索靖遺法"的記載。

趙雍(1289-1360後)書畫皆承家學而能變異,上海博物館藏【彰南八詠卷】楷書間雜章草筆意,與其父純雅書風已見分野。其人馬畫中題跋書法,將趙體楷法與李陽冰篆法相糅,正是元代"書畫同源"理論的實踐。普林斯頓藏趙由晰【家書帖】雖僅存殘頁,然"女史"小楷精整娟秀,較管道昇更顯內斂,可見趙氏書學"傳女不傳外"的家訓實效。

趙氏家族的藝術實踐,折射出元代"仕隱兩兼"文人的特殊生態:子昂以宋宗室仕元而倡復古,實為文化話語權的重建;管道昇以魏國夫人身份題寫佛經,暗合元代宮廷"以藝事佛"的風尚;趙雍任職集賢院卻醉心繪事,反映漢族士大夫在異族政權下的精神寄託。這種"家族藝術共同體"現象,在書法史上唯東晉王氏、唐代歐陽氏可堪比擬,然趙氏一門兼擅詩書畫印,其綜合藝術成就實為空前。
余免戊 發表於 2025-7-15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趙氏一門書學之承變與藝術史價值】

趙孟頫(1254-1322)作為元代藝壇領袖,其"復古晉唐"的書學主張實為對宋末流弊的撥正。子昂楷書取法鍾繇之朴茂、二王之精妍,更參以李邕之峭拔,遂成【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典範。其"用筆千古不易"論,非指技法固化,實強調晉唐筆法體系的內在理路。今觀普林斯頓大學藏【家書帖】,可見其行書使轉如龍跳天門,結字欹側而重心自穩,正是"因熟得巧"的化境。

管道昇(1262-1319)書風雖類子昂,然細辨其【秋深帖】,點畫更具簪花格韻。元人倪瓚稱其"不學而能",實指其突破趙氏法度處:橫畫多取隸意,豎筆常帶章草波磔。這種"法外求趣"的創造,恰與趙孟頫嚴謹法度形成互補,構成元代書壇獨特的"趙管現象"。

趙氏子女書藝尤值關注。趙雍(1289-1360後)【彰南八詠卷】篆書取法【嶧山碑】而參以飛白,楷書則弱化父輩的"捺畫重頓",轉為清峻爽利。其妹趙由晰墨跡雖僅存【家書帖頁】,然行筆節奏明快,章法疏朗過其父而密麗似其母,可見家學傳承中的性別維度——女性書家往往通過簡牘文書實現藝術表達,此正與宋代以來"翰墨閨秀"傳統一脈相承。

趙氏家族的藝術實踐具有三重範式意義:其一確立"書畫同源"的文人藝術體系,其二開創"以古為新"的創作方法論,其三構建"家族藝術鏈"的傳承模式。明末董其昌貶趙書"因熟得俗",實未察其【趵突泉詩】等晚年作品已入"生拙"之境。趙氏一門墨跡跨越七百年,仍為今日書學者揭示着傳統與創新的永恆命題。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