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37|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米芾的『第一山』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1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国风景名胜之地,多有文人骚客墨宝题字,或镌于峭壁,或刻在石碑,成为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书法文化的遗存。

米芾

米芾

朱元璋御书 第一山 1383年

位于安徽凤阳县凤凰山下龙兴寺的这尊『第一山』碑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御书手迹。

洪武十六年(1383年)书『第一山』碑,圆笔行书,为其力作。清代诸多书法名家在拜谒、欣赏『第一山』碑后,对其笔力书体均有评价:『仿米元章书,笔力奇横!』

米芾

米芾

明丨巡按山东监察御使丨李复初

米芾

米芾

明 李复初 泰山『第一山』碑

李复初,具体生平未详,明嘉靖年间曾任巡按山东监察御使,该碑落款为:『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偕参政吴章、张臬,副使张意、吴道南,佥事崔三畏登岱岳之巅书。』

米芾

米芾

清 徐庆超书 第一山

清代武进士徐庆超书写的擘窠大字『第一山』,位于福建武夷山天游峰的石壁上,是那里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幅。

徐庆超(1776~1834年),乾隆六十年(1795)武进士,嘉庆(1800)十七年台湾北路左营都司。道光九年(1825),升为闽浙陆路总兵。1834病逝,终年58岁。死时,他虽为官40年,身后仅存书数箧。

徐庆超为武进士出身,书法矫健峻拔,的确威武不凡。

米芾

米芾

泰山岱庙汉柏院『第一山』碑

『第一山』三字是米芾书法杰作,千年来为世人所称赞,但屡遭翻刻,版本很多。

中国享有『第一山』之名的大山不下廿座,其中立有米芾『第一山』石刻者有十余座:山东泰山、河南嵩山、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陕西终南山、浙江杭州吴山、江苏盱眙南山、江苏南通狼山、四川富顺钟秀山......

米芾

米芾

米芾『第一山』碑局部

各地『第一山』碑石的共同点,就是将三个字放大,删去题诗,仅留米芾名款。

米芾

米芾

米芾为谷山书写的『第一山』碑拓片

谷山也叫少岱山,位于谷城,也就是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

许多人认为『第一山』是米芾为谷山书写的,而不是为泰山书写的,米芾盛赞的第一山是『谷山』,而不是泰山。泰山岱庙汉柏院内的『第一山』碑,是被人们拉到泰安岱庙的,这块米芾所书『第一山』碑,原立于平阴县东阿镇的谷山。

米芾

米芾

江苏 『第一山』碑刻

江苏『第一山』位于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古称都梁山、南山,因米芾作〖第一山怀古〗诗,勒书『第一山』碑而得名。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书画家米芾赴任涟水知军,由国都汴京(今开封)经汴水南下就任,一路平川。入淮时忽见奇秀的南山,诗兴勃发:『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大书『第一山』三个大字。

这桩雅事,从北宋地方志和此后的文人笔记文学中均有详细记述。遗憾的是,原刻诗碑早毁,米芾题诗也已不见。假若原碑尚存,估计无山敢与其争。

米芾

米芾

四川 米芾 第一山

四川省富顺县的钟秀山上也有座『第一山』碑。清人陈祥裔在〖蜀都碎事〗写道:『富顺县治后山上文昌宫,有米元章题第一山三字,字大如轮,遒媚可爱。』据说,峨眉山的『第一山』碑就是依照富顺碑的拓片翻刻而成,而富顺碑是否也从别处翻刻而来,就无从知晓了。

米芾

米芾

米芾 第一山

米芾

米芾

朱德题写的『天下第一山』

1962年3月,76岁的朱德元帅偕夫人康克清,重上阔别三十四年的井冈山,回忆历史,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他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山』。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2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4-2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第一山"题刻的书法源流与文化意蕴》

米芾所书"第一山"题刻,堪称中国书法史与名山文化的经典结合。本文拟从书法艺术、版本流变及文化内涵三方面,对此现象进行专业探讨。

一、书法艺术特征
米芾"第一山"三字取法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以行楷笔意出之。其"第"字竹字头取斜势,与下部"弓"部形成张力;"一"字取"锥画沙"笔法,中段略提,两端浑厚;"山"字中竖短促,左右两竖作相向之势,整体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这种结字方法,正合米芾《海岳名言》中"作字须得势"的艺术主张。明代朱元璋所书"第一山"虽称仿米,然用笔多圆转,已失米老"风樯阵马"之态,清人评为"笔力奇横",实为过誉。

二、版本流变考略
现存"第一山"石刻可分为三个系统:其一为泰山系统,包括岱庙汉柏院碑及各地仿刻;其二为谷山系统,以平阴东阿镇原碑为代表;其三为盱眙系统,乃米芾任涟水知军时所作。各版本共同特点是删去原题诗仅留名款,这种简化处理使书法主体更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谷山碑拓中"山"字末笔作顿挫收锋,与泰山系石刻的舒展笔势明显不同,或为判断原刻的重要依据。

三、文化意蕴解析
"第一山"现象折射出三重文化心理:其一为"名山情结",历代文人通过题刻实现与山川的精神对话;其二为"经典崇拜",后世对米芾书法的摹刻实为艺术典范的传承;其三为"地望竞争",各地争相镌刻正反映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米芾原诗"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没翠屏间"的意境,在这些题刻中被简化为纯粹的空间标识,这种转化恰是书法艺术脱离文本独立审美的典型案例。

结语:
"第一山"题刻群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单件作品的笔墨技巧,更在于整体呈现的书法传播史。建议研究者关注三个方向:一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各版本图像数据库;二是深入考察宋明时期书法摹刻的工艺传统;三是加强题刻与所在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如此方能全面把握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意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